正叉倒叉哪个好?讲真,这问题就跟问豆浆喝咸的还是甜的一样,能吵翻天,但其实P用没有。
不装了,摊牌了,对于99%的骑士来说,这俩玩意儿的区别,约等于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里,那块若有似无的牛肉到底是不是牛肉的区别。感觉上有,但吃到嘴里,都一样。但为什么厂商和一堆大神天天要跟你掰扯这个?因为这里面有玄学,有鄙视链,有车圈的“修仙”法则。你用什么叉,决定了你在鄙视链的第几层。
先说正叉,这玩意儿是摩托车这些“弹簧腿”里的老实人,是经济适用男。
优点突出一个实在。
第一,便宜。便宜就是正义,这话我说的,耶稣也拦不住。结构简单,好修好换,坏了不心疼,对于我们这种还在人间历劫的凡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第二,舒服。这涉及到一听就头大的词,叫“簧下质量”。你不用懂,你只需要记住一个暴论:正叉下面那根管子细,轻,像个灵活的瘦子,路上的小坑小洼,它“嗖”一下就过去了,传递到你屁股上的感觉特温柔。
我作为一个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中年人,就喜欢这种温柔。我不需要我的摩托车天天想着去赛道劈弯,去跟人拼零点几秒的圈速,我只想下班路上别把我昨天吃的韭菜盒子给颠出来。正叉就是干这个的,它是减震界的压缩毛巾,朴实无华,但真能吸水,能把烂路的颠簸给你吸掉一大半。
当然,缺点也跟它的优点一样明显。刚性差。
你大力刹个车试试?整个车头跟磕头一样往下栽,软脚虾附体,姿态非常不雅。激烈驾驶的时候,那感觉就像你让一个文弱书生去玩儿无限制格斗,还没等对手出拳,自己先被空气晃倒了,分分钟给你扭成麻花。它能过,就是能过,但想让它过得漂亮,过得有逼格,那是在难为它。
然后是倒叉,这哥们就不是来过日子的,是来掀桌子的。
它的世界观里没有“够用就行”,只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优点就一个字,硬。两个字,很硬。三个字,硬邦邦。
为啥硬?因为它把粗壮结实的外管直接怼在了下面,跟轮子干在一起,而把相对纤细的内管固定在上方的“龙头抱箍”上,这结构,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逻辑核心。这相当于给前轮请了个贴身保镖,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你骑着它,重刹,高速过弯,那感觉,稳得一批,车头指向跟激光笔一样精准,给你一种你就是车神,下一个弯就能压死罗西的错觉。
所有超跑、高性能街车,清一色倒叉,为的就是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稳定性。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疯魔。
但,代价呢?诶,代价来了。
第一,贵。这个好理解,工艺复杂,材料讲究,你的钱包得先替你渡劫。
第二,沉,而且是“簧下质量”沉。还是那个比喻,倒叉下面是个肌肉壮汉,路过小坑的时候,壮汉反应慢,一脚踩进去,“哐”一下,颠得你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它对付大场面是雷电法王,处理鸡毛蒜皮的小颠簸,就显得笨手笨脚,心态特别爆。
所以你看到一个帅哥骑着杜卡迪在市区堵车,被减速带颠得龇牙咧嘴,不要笑,这是一种信仰,一种修行。他不是在骑车,他是在参加一场关于品牌玄学的宗教仪式。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所以,到底怎么选?
是是是,我知道标准答案是“看需求”、“看预算”,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跟“多喝热水”一样,是当代四大敷衍之一。说起来,最近楼下新开的烧烤摊不错,就是有点贵。
我的答案是,别选,看厂商给你什么。
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市场营销问题,一个关于“面子”的社会学问题。车企们早就开窍了,悟了,它们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买的不是减震,买的是“看起来很牛逼”。
所以你现在能看到,一堆250cc的小摩托,心脏只有那么点大,跑得还没电动车快,但必须给你装一个金光闪闪的倒叉。为啥?好看啊!显得贵啊!这玩意儿现在就是摩托车界的“任意门”,装上它,你的车好像瞬间就高级了,就能随时进入赛道模式了。
去他妈的精细调校!帅就完事了!
实际上呢?你99%的时间都在市区蠕行,那个倒叉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你在过减速带的时候,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腰间盘有多突出。
讲真,一台调校精良的KYB正叉,性能能把一台杂牌倒叉按在地上摩擦一百遍。但消费者不懂,也不在乎。他们只看到,那个是倒着的,是金色的,机你太美,666。
这才是如今车圈的真实,一种荒诞的行为艺术。大家都在表演,表演自己很懂,表演自己需要这种极致的性能,然后一起被厂商割韭菜。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
所以,别纠结了。你买的根本不是什么正叉或者倒叉,你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身份标签,一种“我虽然菜但我的装备必须Pro”的精神胜利法。
就问你怕不怕?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