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三个月比亚迪夏,油卡还在抽屉里:218公里纯电续航和每公里6分钱的用车账本
小区地库里,开GL8的老张又去加油站了。他走的时候瞟了眼我的车,估计在琢磨为啥这台MPV总是插着充电枪。
我没吭声。三个月前提车到现在,中石油的会员卡确实没怎么用过。不是装清高,是发动机真没几次机会启动。每天接送娃上下学往返四十来公里,晚上回家插上家用桩,一周充两三次电就够了。电费按我们这边的价格,一公里也就六分钱。老张那台2.0T,油费怎么着也得七八毛一公里。
这笔账算下来,一年两万公里的话,差不多能省出个小一万块。
当初看比亚迪夏标的218公里纯电续航,心里其实也犯嘀咕。这些年被各种续航缩水坑怕了,总觉得厂家报的数据得打个七折才靠谱。真用起来才发现,城市里跑基本能达到预期。周末带家人去周边一百多公里的景点,来回还能剩点电。用油的时候反倒少,主要是跑长途高速才会让发动机介入。
有意思的是,这车在纯电模式下开起来,整个感觉跟油车完全不一样。
没了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坐后排的人明显更舒服。我妈有次坐后面,还特意问我是不是换了新车。其实就是电驱动的特性,加上那套云辇悬架在起作用。尤其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车身的起伏确实被压得挺平整。上次去郊区走了段修路的烂路,老爷子在第三排睡得正香,全程都没醒。
第二排那俩座椅的配置也下了本钱。我媳妇头回坐后面,把靠背放倒、腿托抬起来,直接就躺那儿不想动了。她说那个角度找得特别对,腰不累腿也不麻。到了地方还赖着不想下车,说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这话听着夸张,但确实那个135度的角度调得挺到位。
车顶那个激光雷达倒是引来不少关注。
有次朋友看见了,还以为我装了什么改装件。我跟他说这是原厂配的,他半信半疑:“MPV装这玩意儿有啥用?”后来有回堵车,我开了辅助驾驶功能,走走停停俩小时,右脚基本没怎么踩油门刹车。他坐副驾全程看傻了,下车就问这配置得加多少钱。我说标配,他愣了半天。
那六块屏幕的设计,一开始确实有点晕。后排那俩吸顶屏,我家俩孩子各看各的动画片,倒是不用再抢了。不过屏幕多了,功能和菜单也跟着复杂。我爸研究了好几天才搞明白怎么单独调后排空调温度。老人嘛,还是习惯看得见摸得着的旋钮。
快充这事儿倒是解决了长途的顾虑。有回跑高速,服务区充了半小时,补了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的电量。那会儿正好去趟卫生间、买点吃的,回来电也充得差不多了。这种体验比纯电车强,至少不用眼巴巴地盯着充电进度条。
音响这块也挺出乎意料。那套丹拿的系统,十八个喇叭,听交响乐的时候各个乐器的位置都能分得清。有次晚上一个人开车,放了张爵士专辑,整个车厢的氛围一下就出来了。低音下潜得挺深,但不会那种轰头的感觉。
停车倒是省了不少心。这车长度超过五米一,一开始担心不好停。结果那个遥控泊车功能挺管用,碰到两边特别窄的车位,人在车外用手机就能把车挪进去。我媳妇儿现在停车基本都交给车自己操作,说比她自己停得还正。
不过有些细节还是能感觉出这车的定位。
底盘过一些接缝或者井盖的时候,处理得挺厚实。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感觉,而是有点韧劲儿,给人感觉挺扎实。高速上跑到一百二十的时候,车身也稳,不会有发飘的感觉。风噪和胎噪控制得也还行,至少后排聊天不用刻意提高音量。
现在回头看,当初选这车主要还是图省心。
每天上下班基本不烧油,周末短途出行电也够用,真要跑远了还有油保底。不像纯电车那样时刻盯着续航里程,也不像油车那样每次加油都心疼。家里老人小孩坐着都说舒服,这对一台家用MPV来说,大概就是及格线以上了。
至于那张油卡,放抽屉里也不占地方。说不定过段时间跑趟长途还能派上用场,只不过这几个月下来,它确实没怎么出过场。小区里那些每周去加油站的邻居,偶尔碰见还会问我:“你那车是不是很省油?”我一般就笑笑,也不多解释。
有些事儿,用过才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