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悦达20亿插刀一汽奔腾,盐城基地还能撑住吗

崩盘还是突围?江苏悦达20亿插刀一汽奔腾,盐城基地还能撑住吗

01 我去年在盐城出差,顺便参观了一下一个新能源工厂。

江苏悦达20亿插刀一汽奔腾,盐城基地还能撑住吗-有驾

现在看来,还真没想到这地方会和二十亿的大手笔绑定在一起。

我得先把结论说上:盐城基地这事,和江苏悦达突然冲进去投二十亿,其实是奔腾必须的“续命针”。

负担太重了。

咱们先把账面摊开。

盐城基地原本吃紧。

到2024年5月,奔腾小马量产,和奔腾悦意03合计月均1.45万辆左右。

盐城已经满产。

一汽奔腾方面跟我们编辑部反馈过,产能压力大得很。

所以我现在看到悦达汽车集团追加20亿这新闻,说实话一点都不惊讶。

这钱不是单纯加砝码了。

是撑场面,也是救命。

02 背景也要讲清楚点。

悦达汽车集团,2021年成立,注册资本20亿,现在是盐城市国有资本主导。

控股股东就是盐城市政府,以及江苏省财政厅还有华人运通控股(上海)。

盐城做汽车很久了,这产业链在当地早就扎根。

奔腾那个“混改”,其实去年就试水了。

2023年9月,悦达给一汽奔腾投了1.6632亿,拿下1.9741%股权,成了外部投资者。

不久,一汽奔腾把名字也改了,从“轿车有限公司”变成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制改革,这套路其实业内都很熟。

我有个做企业法务的朋友,说这叫“引战”——北京产权交易所今年4月底就披露过,奔腾要增资引战,新增股东最多只占26.5%,原股东还得保底73.5%。

这也是一汽集团的标准打法。

奔腾作为一汽旗下自主品牌,2014年还风光一把,卖了18.56万辆。

后面就掉队了。

新势力起来,竞争加剧,一汽奔腾转型慢了半步。

品牌影响一直在走低。

03 说到盐城基地扩产,去年12月中国一汽在盐城分公司落地。

2024年2月,一汽盐城项目(年产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通过了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审查,投资超50亿。

奔腾小马今年5月在这儿下线,实现了“长春+盐城”双工厂布局。

咱们编辑部还有个数据爱好者,扒出目前奔腾盐城基地满产,悦意07得在长春工厂生产。

奔腾还规划,2025年底盐城基地要突破15万辆产能。

好家伙,你细品,这节奏是真够猛。

问题来了。

盐城基地压力很大。

奔腾盐城主要生产小马和悦意03。

最近三个月,这俩加起来月均也就1.45万辆。

扩能扩产、投资加码,盐城这条线刹不住车。

悦达20亿,也是看准了盐城几十年产业链积累。

04 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观点。

很多人以为国有背景的安徽、江苏、盐城投入就是保底。

其实我觉得话不能说太满。

国有资本看的是产业链和地方经济稳定,但企业自身得会算账。

悦达作风还挺实,董事长张乃文访奔腾时就说了,要坚持汽车主导产业不动摇,抢抓零碳产业园机会。

刘忠忱一汽奔腾董事长,态度也很直——信心满满,加速投入,推新品,产能提升,盐城分公司得做强完善。

但底层问题,无论怎么喊口号,终归得销量和新车型硬撑。

05 我插个生活化细节。

前阵子编辑部小周刚买了辆奔腾悦意03,开了一周,说没啥问题。

可看了盐城基地数据压力,和这几年自主品牌晋级之路,我说,这车的未来,也许还需“二十亿”这样的撑腰才稳。

车是工具,背后是地方经济和企业竞争的赛道。

投资二十亿,其实是盐城和奔腾“续命”,不是炫技。

本地产业链优势,外部投资人加码,股份制改革之后,如果能破局,也许就能见到点不一样的发展势头。

但说白了,资金和产能能解决部分问题,品牌力和新车型还是关键。

跑高速拼的是底蕴和后劲,不是光烧钱。

我这个老司机看完一圈,有个感觉:还行吧。

车圈很多事,看着风光,其实后面补血的动作才是保命符。

盐城奔腾,能不能步步高升,先把销量过去这道坎吧。

其他的,先不多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