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聊到国产汽车音响,真有种“明明很努力,却始终不被看见”的复杂感。国内汽车产业这几年进步多快不用我说,新能源、智驾、智能座舱,哪个不是走在世界前列?可一说到车载音响,别说突破“10万进口货”,就连3万块的国产高配,都还总被人瞧不上——这背后,到底卡在哪了?
“买车看配置,音响必须是外国大牌?”
在中国,音响这块是个玄学。你问身边人买车关心啥,十有八九要问一句:“有BOSE吗?哈曼卡顿有吗?最好再来个Bowers & Wilkins。”你要是回答“我们用的是国产自研品牌”,大概率会被翻个白眼:“国产?那不行,声音肯定一般。”这其实挺魔幻的,毕竟很多“进口音响”本身也是国内代工,甚至核心零件都是本土企业供的货,但贴上国外LOGO,价格能翻几倍,消费者却心安理得。
有时候真替国产品牌憋屈。你说便宜吧,国产3万块的高配音响,堆料都快把车门撑爆了——大尺寸低音炮、全车20+扬声器、主动降噪,材料用得一点都不差。但很多人听都没听,先入为主就否定:“便宜没好货。”反倒进口货,动不动就要十几万选装,哪怕只是多贴了个品牌标,大家还抢着买。
“到底是产品不行,还是我们太看重‘洋气’?”
说实话,这事儿怪不了消费者。毕竟,过去很长时间里,国产音响确实没啥存在感。家用音响本身就没玩明白,怎么指望车载能一飞冲天?再加上高端车型一直被国外大牌垄断,国产厂商只能在入门级市场挣扎求生。慢慢的,大家形成了“音响=进口才高级”的观念,国产品牌就成了“低配标配”,怎么都洗不白。
但现在真的变了。你看看蔚来、理想、智己这些新势力,音响配置堆得跟豪宅装修似的。ES8全车23扬声器,顶级材料、发烧级功放,甚至请来了劳斯莱斯的调音大师,连隔音NVH都卷得不行。理想L9、智己LS7也是同样套路,国产厂商在硬件、调音、智能化适配上都做到极致,体验一点不输传统豪华品牌。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国产音响还是很难“逼平”进口货?
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国产品牌把重心放在堆硬件,调音、声学算法、软件生态这些软实力短板明显。再高端的配置,没好调音师和算法加持,出来的声音就是“响而不美”。另一方面,国产音响缺乏品牌故事和情怀加持,这点不是半年一年能补回来的。BOSE、哈曼这些国外品牌,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和信任,不是简单模仿就能赶上的。
更现实一点,音响行业的“猫腻”也不少。前些年某些自主品牌玩虚假宣传,明明用的是国产件,非得说自己是国外大牌授权,最后被拆穿闹得一地鸡毛。消费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行业口碑想翻身,就更难了。
“国产音响的破局点在哪?”
其实,国产音响绝不是没有机会。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这些中国市场独特的需求,给了本土厂商弯道超车的土壤。未来车载音响,早就不是单纯堆硬件、拼品牌的游戏,而是和座舱生态、语音、AI音效深度融合。比如智能降噪、车内环绕声场、个性化调校,甚至与智能座舱联动的场景化音效体验,这些都是国产品牌的主场。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品牌能讲出自己的故事——不是“贴牌外国货”,而是用科技和创新打动人,哪怕一开始还不完美,也能慢慢赢得尊重。就像新能源车刚兴起时,谁敢信国产能卖到30万、50万?但今天,特斯拉也得学着降价跟中国品牌打。
“3万国产货能不能逼平10万进口音响?说不准,但值得期待。”
别再纠结“外国的月亮是不是更圆”,国产音响的进化,离不开每个用户的宽容和认可。也许下次买车,咱们可以多给国产品牌一个试听的机会?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你觉得国产音响还有哪些短板?哪家车企的音响最打动你?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