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首推智能泊车 “全兜底”,重塑智驾责任格局

7 月 9 日,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宣布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并为用户安全 “兜底”。

比亚迪首推智能泊车 “全兜底”,重塑智驾责任格局-有驾

这一举措不仅在技术层面展现了比亚迪的雄厚实力,更在责任担当上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引发了汽车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兜底承诺:用户权益的坚实保障

比亚迪的兜底承诺,核心在于为搭载 “天神之眼”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在泊车辅助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事故中,承担依法应由本车负责的维修、第三方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费用。这意味着用户在使用 “天神之眼” 智能泊车辅助时,一旦出现事故,无需启动保险流程,直接对接比亚迪售后。

这一承诺的最大亮点在于,有效避免了保险理赔带来的次年保费上涨问题,切实减轻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从消费者权益角度看,这一兜底政策解决了长期以来智能驾驶应用中的一大痛点。在以往,即便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不断升级,但事故责任认定模糊,消费者担心因使用相关功能导致出险影响保费,从而对智能驾驶持谨慎态度。比亚迪的兜底承诺,无疑为用户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极大提升了用户对智能泊车功能的信任度与使用意愿。

比亚迪宣称的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并非空穴来风。

“天神之眼” 系统通过融合激光雷达、多目摄像头及高精地图数据,实现了复杂车位识别、路径规划及障碍物规避等功能。在实际表现中,该系统对车位形状和周边环境具备高精度的三维重建能力,能精准应对狭窄、斜列、错位等复杂车位场景;同时,对动态障碍物如行人、低矮停放物的检测及时且准确,配合先进的轨迹预测模型,有效降低了泊车过程中的突发风险。

在无车位线、多层立体车库等极端场景中,“天神之眼” 也展现出卓越的适应能力,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泊车解决方案。这一技术突破,离不开比亚迪强大的研发投入与数据积累。其拥有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覆盖超过 200 万公里的中国全境道路场景,涵盖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长尾数据,为算法优化提供了海量素材。

全球规模最大的智驾研发团队 —— 超 4000 名工程师日夜攻坚,不断提升算法精度,优化系统性能。比亚迪垂直整合的制造体系,确保了硬件一致性,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标定精度达到毫米级,为智能泊车技术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硬件基础。

责任与技#优质好文激励计划#术的双重变革

在比亚迪做出智能泊车兜底承诺之前,行业内对于智能驾驶事故责任的界定较为模糊,多数车企对智能驾驶过程中的风险持谨慎态度,不愿完全承担责任。

比亚迪此举犹如破局之举,率先明确了智驾权责归属,或将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倒逼其他车企重新审视自身在智能驾驶责任方面的担当。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为了确保兜底承诺的可行性,车企必然会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例如,通过更高精度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如 4D 毫米波雷达与双目摄像头的深度融合,以及冗余设计,降低系统故障风险。这将推动整个行业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上迈向新高度,加速技术迭代升级。

在保险行业,比亚迪的兜底承诺也将促使保险公司重新评估智能驾驶的风险责任,调整保险产品策略与定价模型。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针对智能驾驶场景的专属保险产品,或者根据车企技术实力与兜底政策,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保费优惠,实现车企、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局面。

在宣布兜底承诺的同时,比亚迪即将开展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的智驾 OTA 升级。

此次升级全面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涉及天神之眼 A/B/C 三大平台多款车型。泊车方面,新增三速泊车、车头泊入、偏置泊车、窄车位泊车自动收后视镜等功能,并对悬空障碍物识别功能进行优化,使智能泊车更加高效、精准、安全。

行车方面,系统覆盖场景进一步拓展,环岛通行、复杂场景连续绕行、高速施工路段借应急车道绕行、窄路多把掉头等场景均能从容应对,还新增前车加塞场景下的闪灯鸣笛提醒功能,提升行车过程中的交互体验。安全层面,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显著升级,夜间 80km/h 情况下可实现对两轮车侵入车道的紧急刹停,120km/h 触发 AEB 时能做到两段式舒适刹停,为用户带来更安全、舒适的用车体验。

通过持续 OTA 升级,比亚迪能够实时收集用户使用数据,不断优化系统性能,确保 “天神之眼” 始终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为兜底承诺提供持续的技术保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