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这份针对中国越野车市场的报告很有意思。
中国市场中,硬派越野的核心参与者长城,提供了市场55%左右的产品销量,也就是说每100台带大梁的越野车,有55台是长城造。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是乘用车分析报告,这里不包含长城的金字招牌“长城皮卡”。长城皮卡同样恐怖,中国市场中每两台皮卡,就有一台是长城造。
这两年,长城最大的功绩,就是建立起来了属于中国市场的越野产品,击溃了外资品牌想要持续在中国市场拿高溢价的美梦。
在北美市场,用户最喜欢的不是豪华属性的产品,他们更喜欢有工具属性、玩乐属性的产品,说白了,越野车和跑车在北美更受欢迎。
其实也不单单是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也是如此,这些成熟的地区,消费理念更加清晰。
做工具车更难一些,尤其是带大梁之后,注入的越野性能是检验技术、品质的金标准,也是唯一标准。
但生产越野车和工具车太难了,全世界能做出成绩的没有几家。
比较成功的是丰田、日产、奔驰、Jeep这几家,很多企业不涉猎硬派市场,或者说重心无法放在这个板块,重要的原因就是越野市场的门槛高、考验多。
虽然单车利润高、定价高,但硬派越野在全世界消费框架内,都属于小众产品。
魏建军执着于硬派越野市场,主要原因还是两个:
1、其起家就是越野产品,当年的皮卡、赛弗、H3、H5等车型,都是大梁车,每个车企的起点、发迹史不一样。
长城的发迹史就是大梁车,所以发展越野车,相当于不忘初心,也是用自己熟悉的赛道打天下。
2、魏建军更执着于挑战高难度东西,和其他大型汽车企业不同,魏建军是长城的灵魂、核心、关键人物,长城更多的发展规划都是按照魏建军的策略执行的。
这家企业的个人光环非常明显,魏建军认为中国的发展未来不能全部放在电动化上,内燃机的重要性、越野车的关键性非常重要。
所以,长城还拥有国内乘用车企业中,最丰富的内燃机技术储备。
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V6引擎,其V8引擎也有储备,而且适配混动的V6引擎也装备在了坦克700 上,储备的2.0T柴油机,更是业内的标杆。
在很多企业都在把重心向电动化转移的时候,魏建军的策略则是一边向新能源倾斜,同时不放弃内燃机技术的研发投入。
丰田之所以能走向全球,绝不是单一路线发展。
其同样发迹于硬派市场,借助耐用、可靠、稳定的特性,将硬派越野和工具车标签打满,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油车的认可度要远远高于电车。
国内市场的电动化渗透率在50%左右,但海外市场依然是以油车为主。
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澳洲等地区的油车占有率,毫无悬念的压倒新能源车,走向世界的两个通道,一个是绝对的电动化机会窗口,另一个是一拳一拳打出来的油车价值。
显然,长城的路线是油车竞争力。
和其他油车企业也不太一样,长城走的是硬派路线风格,其更加考验技术,所以门槛更高,这也意味着竞争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国内的油车市场竞争激烈,长城的越野车能获得认可,就意味着其已经拥有和丰田在某些层面硬碰硬的实力。
比如说可靠性、稳定性和综合价值,用丰田一半的价格,买到丰田80%的品质,这也是其他企业难以做出的成绩。
很早之前,全球brand finance调研机构就统计出一份报告,全球专业SUV品牌排名,前四分别为哈弗、Jeep、路虎、马恒达。
这是2017年的调查报告,迄今为止已经有8年时间,其实8年的实践中,长城也完成了从城市SUV向硬派越野车的转型。
坦克、长城皮卡等产品的火热,说明长城已经拥有完善的技术储备、制造经验。
最重要的是越野口碑,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上有新的理解,国内的市场的确很卷,但对于魏建军来说,其有硬派越野这个护城河,就意味着其实对于长城来说,还没有卷到它受不了的地步。
毕竟在国内买越野车,长城是不太能绕开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