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天吃饭!上汽七连涨背后的自我解剖,为什么能逆风翻盘
01
今年的中国车圈,说实话有点乱。
表面上都是新车、新技术,背后其实是价格战和内卷。
别的品牌销量掉得厉害,上汽集团却来了个七连涨。
我细看了数据。
7月份,上汽卖了33.8万辆整车,同比涨了34.2%。
今年前七个月,整车批售239万辆,涨了15%。
终端零售交付更夸张,到了256.7万辆。
别的车企是愁眉苦脸,上汽直接交出两位数增长,这在大型车企里真不多见。
但这涨势,不是什么天上掉馅饼。
核心原因,还是上汽自己下狠手把自己‘扒了一层皮’。
02
先说变革怎么来的。
今年一开年,上汽直接把组织结构打散重组了。
以前自主品牌像小团体一样各干各的。
现在分成了‘大乘用车’和‘大商用车’两大集群。
乘用车领域,什么上汽乘用车、海外业务、研发总院、零束科技,都归到一块,统一指挥。
说人话就是,过去谁资源多谁话大,现在都听一个大脑指挥,调动更快,内耗变少。
组织一变,玩法也跟着变了。
比如晋升,原来是‘论资排辈’,现在来了竞聘制。
什么‘百日百人’精英引进计划,新血液进来,老油条也得跟着卷起来。
搞完这些,市场马上就有反馈。
7月自主品牌销量21.4万辆,同比涨了39.4%。
1-7月自主品牌累计151.8万辆,占据总盘子的63.5%,比去年多了4.3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背后就是,大公司能调动资源,方向一明确,效率就来了。
荣威锁国民车,MG做全球车,智己冲智能先锋,每个品牌都有活法,不再各自摸黑乱撞。
03
可组织只是一方面,技术才是根儿。
上汽这十年研发砸了1500亿,钱不是白花的。
到2025年,终于集中爆发。
比如电动化,上汽自家的‘魔方’电池系统,号称安全标准比国标高30%,累计装车超50万辆,零热失控。
有一说一,电池这玩意要出事,比爆米花还快,零热失控很能打。
接下来还要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说不定真能抢个先。
智能化这块,上汽也不玩封闭,自研银河4.0电子架构,能顶L3级别的量产自动驾驶,今年就有落地。
底盘技术第二代线控系统,2027年就来。
还拉了Momenta、华为、地平线、大疆一众大佬搭生态圈。
传统品牌干出新感觉,算是找到了门道。
这些投入不是烧钱游戏,马上就变成销量了。
比如7月新能源车就卖了11.7万辆,同比涨64.9%。
1-7月新能源累计76.4万辆,涨了43.5%。
智己7月卖了0.6万辆,同比涨39%。
上汽乘用车新能源1.5万辆,同比翻番。
大通新能源超4400辆,涨了40.3%。
上汽通用、通用五菱新能源都在抢占市场份额。
合资板块也受益,上汽奥迪出新豪华电动品牌,别克GL8陆尚插混车型上市58天砍了2.3万订单,成了MPV半程销冠。
技术底子一厚,连合资品牌都能带飞。
04
再讲市场打法。
上汽不单打独斗,玩生态。
国内联合华为做出了新品牌‘尚界’,2025年4月亮相,主攻20万元级主流市场。
上汽总裁贾健旭原话——我们要让工厂里流淌着华为代码,算法刻着上汽匠心。
说白了,你出技术我出制造,大家都自己人。
还有火山引擎的豆包大模型、OPPO的生态接入,座舱体验也焕新了。
这种级别的深度合作,不仅仅是logo一贴那么简单,甚至都能影响整个行业标准。
海外呢,上汽的Glocal战略变成3.0版本,讲究‘全球+本土’。
欧洲反补贴税一来,上汽就地建研发中心。
东南亚推KD本地组装,对不同市场提供燃油、混动、纯电全谱系。
今年前七个月,海外卖了57.6万辆,还逆势涨了1.1%。
7月海外销售8.2万辆。
MG在欧洲终端交付超18万辆,涨幅两位数。
未来三年还要上17款海外新车,固态电池也要出海。
不仅卖车,还要做技术标准制定者。
产业链上游下游都给赋能,中小供应商、经销商集体数字化升级,生态一齐壮大,抗风险能力更强。
05
简单说,别人喊‘活下去’,上汽是真的舔着刀口玩改革。
三大招:
组织打通了内力,技术创新了核心,生态合纵了外援。
合资和自主两条腿走路,新品、出海齐开花。
未来新品都压着下半年来——尚界H5、智己超级增程SUV、奥迪电动新品,都属于有爆点的选手。
行业越来越卷,上汽的打法就是:别跟着杀价卷低端,要卷就卷能力和效率。
十年磨一剑,砍出了新赛道。
说到底,中国车企想走出去,还是得先把地基打实,把技术和体系练到家。
这样的自我更新,才是真正能让一个大块头越跑越快的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