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恒大确实出现了!
不是危言耸听,就在我们讨论哪家新势力又“大定破万”时,日产这个老牌巨头正深陷泥潭——供应商货款延期支付、全球裁员2万人、单日亏损超1.1亿人民币。这哪是车企?活脱脱一个“车圈恒大”。但别急着唱衰,它还没倒下,反而把最后一张牌,押在了中国。
而这张牌,就是今年推出的纯电轿车——东风日产N7。
东风日产N7:一场自救的“背水一战”
45天交付破万辆,对一款合资品牌的纯电新车来说,这成绩不算爆款,但足够“体面”。要知道,多少合资电车上市即“雪藏”,而N7却能在国产新能源的围剿中撕开一道口子。我试驾完,第一反应是:这车,有点东西。
它不像某些“油改电”那般敷衍,也不像某些“PPT电车”那样虚浮。N7是日产在中国团队真正说了算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它身上,你能看到日产对“性价比”的执念,也能嗅到一丝破釜沉舟的狠劲。
外观:低调中藏着“小心机”
第一眼,N7不像个“狠角色”。没有夸张的灯语,没有浮夸的线条,整体走的是稳重家用风。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搭配细长的LED日行灯,辨识度不错,但不张扬。
可走近细看,你会发现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38(数据来源:官方宣传资料),这在同级轿车中属于优秀水平。低风阻意味着更长的续航和更低的能耗。N7是怎么做到的?隐藏式门把手、平整的底盘、溜背式车尾,这些细节都不是摆设。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轮毂设计。我试驾的版本配了19英寸轮毂,造型简洁,但轮胎是235/50 R19,扁平比不算低。这意味着什么?舒适性优先于操控激进。日产显然明白,中国消费者要的是“稳”,不是“漂”。
内饰:日产式“大沙发”进化论
坐进N7,扑面而来的还是那股熟悉的“日产味”——座椅柔软,坐垫够长,腰部支撑到位。我身高1米78,调整好驾驶坐姿后,大腿被完全托住,长途驾驶也不会酸。
但这次,日产把“大沙发”升级了。主副驾都配备了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按摩力度有三档可调,不像某些车只是“挠痒痒”,N7的按摩能真正缓解腰背疲劳。
中控是15.4英寸竖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的组合。系统流畅度不错,但UI设计略显传统,没有太多花哨动画。不过它支持CarPlay无线连接,这点很实用。语音助手反应速度尚可,识别率在80%左右,日常用没问题。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空间利用率。车长超4.9米,轴距2915mm,后排腿部空间绰绰有余。关键是,地板几乎全平,中间乘客不再“踮脚受罪”。后备箱容积546L,能轻松放下三个28寸行李箱,家用完全够用。
动力与操控:不激进,但够用
N7目前只提供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239马力,峰值扭矩300牛·米。百公里加速7.3秒(数据来源:官方),不算快,但日常驾驶完全够用。
我特意在城市快速路和郊区山路开了100多公里。动力输出线性,没有电动车常见的“窜动感”。单踏板模式可调,我调到中等强度,松油门时的拖拽感恰到好处,既能回收能量,又不会让乘客“前仰后合”。
底盘调校是典型的日产风格——偏舒适,滤震能力强。过减速带时,车身起伏小,不会有“乒乓”感。但你要想拿它劈弯?别指望了。过弯时侧倾明显,方向盘虚位也有一点。不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介入及时,能有效防止失控。
续航方面,N7搭载77kWh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570公里。我全程空调24℃,平均车速60km/h,表显电耗15.8kWh/100km,实际续航打个9折,510公里左右,符合预期。
智能化:不求最先进,但求最实用
N7的智能化,是它最大的“反差萌”。它搭载了Momenta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
我在高架上实测,变道成功率在80%以上,跟车距离可调,刹车柔和,不会“点头”。最让我安心的是它的车道居中能力,几乎不会“蛇形走位”,这点比某些新势力还稳。
但N7的智驾策略偏保守。比如前方有慢车,它不会频繁变道超车,而是耐心跟随。有人说这是“怂”,我倒觉得这是对安全的尊重。毕竟,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L2级的核心是“辅助”,不是让你脱手脱脚。
车机系统支持OTA升级,未来会推送更多功能。但目前没有城市NOA,也没有记忆泊车。日产显然不想“一步到位”,而是选择稳扎稳打,先让用户用得安心。
供应商危机下的“中国希望”
聊完车,我们得回到那个残酷的现实:日产全球亏损,裁员2万,拖欠供应商货款。为什么它还能在中国推出N7?
因为中国是日产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它唯一的“现金牛”。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69万台,虽然不及巅峰,但仍是合资阵营中的“优等生”。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全球最成熟的智能车供应链,有最懂用户的本土团队。
N7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合资+本土智能方案”** 的可行性。它没有盲目堆料,而是聚焦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大空间、长续航、舒适驾乘、可靠智驾。
竞品对比:N7 vs 比亚迪汉EV vs 小米SU7
我们拿两款热门车型对比:
比亚迪汉EV:销量王者,三电技术成熟,但设计偏传统,智驾能力一般。
小米SU7:话题之王,性能强悍,智驾激进,但产能和品控还在爬坡。
N7的优势在哪?它不追求“极致”,而是追求“均衡”。没有SU7的性能,但更舒适;没有汉EV的销量,但智驾更聪明。它像一个“中年大叔”,不张扬,但靠谱。
未来可期,但前路坎坷
N7只是开始。日产已明确,未来将基于同一平台推出更多电动车型。但问题也摆在眼前:全球亏损、品牌力下滑、用户对“合资电车”仍有偏见。
它能靠N7翻盘吗?我不知道。但至少,它开始正视中国市场的规则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低头倾听用户。
写在最后
试驾完N7,我问自己:如果预算20万内,会选它吗?会,但有条件——如果你看重舒适性、可靠性,对极致性能和炫酷科技没那么执着,N7是个务实的选择。
但我也必须提醒:日产的财务危机是真实存在的。买它的车,你得接受品牌可能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车企倒闭,最惨的永远是车主。
所以,你会在评论区聊聊吗?如果是你,会为一家“病危”的车企买单吗? 或者,你觉得N7能扛起日产复兴的大旗吗?
欢迎留言,我会一一回复。下次试驾,我带大家看看那款“争议很大”的新势力SUV,到底值不值。
(暂无相关数据:N7的电池质保政策、充电桩覆盖情况、售后服务网点密度等,需要进一步确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