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摩托车要告别河内环线一?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越南首都的普通市民,说实话,这消息一出来,整个朋友圈都炸开了锅。家里那台用了十几年的本田摩托车,几乎是每个河内人的“老友”,如今却即将被逐步限行,心里难免五味杂陈。
不得不承认,这条环线一,虽然只有七公里多,却是老城区的命脉,串起纸桥、西湖、巴亭、还剑等最热闹的街区。刚听说要在2026年后摩托车都不能跑进环线一,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上下班会不会更堵——毕竟现在摩托车就是我们市民穿行胡同的“法宝”,车一多,动动油门就钻进了小巷子,远远甩开那些呆在主干道上的小轿车。
可一想到每年入秋凌晨站在广安路口,能闻到的都是摩托车尾气;上次小学同学聚会,大家叨叨最多的不是房价,是空气愈发呛人的味道。我们谁不爱这座城市清晨的凉风?但近几年,连小鸟都少了,天也变得灰蒙蒙。前几天咳嗽,医生还开玩笑说,河内人的肺,估计和机器零件一样排满了灰。
现在政府铁了心要推低排放区,还点名最繁忙的巴亭、还剑先行试点,并且准备和摩托车、汽车厂联合动手,连电动车都要按标准“入场”。去年底才通过政策,明年就要实施,实行起来倒是雷厉风行。我在社区群里看到各种声音有担心生计的送货小哥,也有环保志愿者大呼支持。市政府还推动公共交通,轨道交通2030年要上十条,外面有日本和欧盟大力支持,这些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听着挺像“未来城市”,但落到实处总觉得有点遥远。
老实说,摩托车已经成了河内这座城最有烟火气的象征。有时候,你挤在早高峰的车流里,边抹汗边埋怨,可到了冬天骑车兜风,迎着寒风灌进口鼻,抬头看见红叶,这种自在独有河内味儿。现在,2026后燃油摩托统统禁行,你说大家心里能没有波澜吗?邻居大爷前天还打趣说,他的“老战友”快要光荣退休,忍不住多拍了几张照片。
但也没办法,谁让天儿越来越灰,入冬了雾霾指数直线上升。公共健康成了真问题。其实这样渐进的改革,不是一刀切,让大家有时间适应政府引导老旧摩托淘汰,鼓励大家换电动车,并规划了未来几年公共交通的升级。虽说新政看似“逼人”,但想深了,一座城市,保留传统与追赶绿色文明,总要有所取舍吧。
有意思的是,环线一的施工也离不开“河内特色”——黄池至伏象路段曾屡次跳票。大路还没彻底通畅,政策已提前敲定,这种“欲速不达”的节奏,多少让人又急又憋气。但城市要变好,不就是靠一点点的坚持和忍耐吗?
这波交通革命,你怎么看?你觉得河内该不该和摩托车慢慢说再见?或者普通市民的日常该怎么向“清洁化”妥协?
大家可以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