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豪赌:为何敢为百万车主智能泊车损失兜底?

上周陪朋友提比亚迪汉的时候,销售小哥演示自动泊车时半开玩笑说:“刮了算我们的”。当时只当是营销话术,没想到比亚迪这次玩真的!7月9日,比亚迪宣布,所有搭载“天神之眼”智能泊车系统的车型,在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和损失由比亚迪全面兜底!这波操作直接把行业潜规则掀桌了!

为何比亚迪敢下如此大的赌注?

技术自信:比亚迪官方宣称的“媲美L4级”并非空穴来风。新增的偏置泊车、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等功能,已经超越了主流APA自动泊车(L2级)的能力。这意味着比亚迪在特定场景下已经实现了无需人工接管的自动驾驶,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豪赌:为何敢为百万车主智能泊车损失兜底?-有驾

责任倒置:传统车企普遍在用户手册中注明“驾驶员需全程监控”,将责任主体推给用户。而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责任主体反转,承诺“依法由本车承担的损失”。这说明比亚迪对自身技术的可靠性有着绝对的信心。

商业逻辑:比亚迪“天神之眼”车型保有量已超100万辆,哪怕0.1%的事故率都可能带来千万级赔付。敢这么玩,要么是算准了技术可靠性,要么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豪赌:为何敢为百万车主智能泊车损失兜底?-有驾

技术底气何在?

感知系统进化:新增的悬空障碍物识别和夜间80km/h两轮车AEB功能,显示出比亚迪多模态融合感知的突破。其很可能将BEV+Occupancy网络(鸟瞰视角+占据栅格算法)下放到了泊车场景,对细长栏杆、悬空管道等异形障碍也能轻松应对。

规控算法精密度:三速泊车和车头泊入功能需要毫米级精度控制,这通常需要高精度轮速信号、转向系统响应延迟<50ms以及融合IMU的位姿估算等技术支撑。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豪赌:为何敢为百万车主智能泊车损失兜底?-有驾

数据驱动迭代:百万保有量带来的长尾场景数据,让系统能够处理“极端窄位”等传统算法难以覆盖的case。其“复杂场景连续绕行”功能已展现类人决策能力,这通常是Waymo等L4级玩家才具备的能力。

行业冲击波:

保险业态重构:主机厂直接承接特定场景赔偿责任,将推动传统车险精算模型调整,甚至出现“智驾责任险”拆分的可能性。

用户预期管理:将智驾事故处理纳入服务体系,要求车企建立快速责任机制、专项赔付通道和透明化处理标准。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豪赌:为何敢为百万车主智能泊车损失兜底?-有驾

技术验证范式转变:车企将更加注重真实用户场景下的技术验证,而非仅仅在封闭场地做认证测试。

对车主而言,实际的利好是:当系统提示“智能泊车已就绪”时,终于可以放心地把右脚从刹车上移开。

需要注意的是:兜底承诺目前仅限中国市场的泊车场景(不含行车辅助),且“依法由本车承担”的限定条件意味着第三方损失仍需走常规流程。

这场看似激进的豪赌,本质是比亚迪用工程能力兑现的数据红利。当友商还在为“要不要上激光雷达”争论时,比亚迪已经用100万辆车跑通了“规模优势-数据积累-技术迭代-用户体验”的正向循环。下次再看到哪家宣布自动驾驶突破时,不妨先问一句:敢不敢为事故买单?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