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9%!保时捷为挽回中国市场,价格降至35万,大家会接受吗?

一直挺牛气的保时捷,这次利润就像过山车一样猛地一晃,截止到2025年前九个月,经营利润只剩下了4000万欧元,比去年同期的40多亿欧元差远了,掉了整整99%,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就是从云端坠到泥地里去了。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块曾经的金矿,现在变成了拖累的头号原因。销量一路往下掉,经销商为了拉客户,硬是把车价压到35万以下,这招儿效果到底怎么样?消费者会不会被吸引过去?

咱们先聊聊这个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保时捷在10月24日公布的财报摆在那里,销售额是268亿欧元,同比减少了6%。经营利润也跟着缩水,从去年的40.35亿欧元一下子跌到今年的仅仅4000万欧元,第三季度更是一口气亏了9.66亿欧元。这亏得比大家预料的还要惨,分析师原本估计亏6亿多,但结果竟然多出几亿,亏得真叫一个凄惨。

这次亏损主要是因为转型电动车太拼了,投入了不少资金。公司花了27亿欧元搞工厂升级,又又亏掉了接近10亿欧元的资产调整费。电气化固然是大势所趋,可保时捷这步走得太快,纯电动Taycan的销量在2024年前九个月几乎减半,今年的表现也没起色。

另一方面,关税和成本负担挺重的,自8月起,美国把关税涨到15%,一下子多花了7亿欧元。公司高层在财报发布会里坦率说,这是转型期的阵痛,短时间内投入很大,可回报还没跟上。

中国市场曾经可谓重灾区啊,以前保时捷在这里卖得挺火的,2021年交付了9.57万辆,那个场面真是风光无限。可如今呢?到2024年,总销量掉到了5.69万辆,跌了足足28%。

到2025年前九个月,交付量已经只有3.22万辆,比去年同期又减少了26%。一放在一起看,这跌势真够凶的吧。中国在保时捷全球总销量中的比例,从之前接近三分之一,直接滑落到现在不到五分之一。

为什么这么快就凉了呢?主要是国内一些电动车品牌迅速崛起了,比如理想、问界和小米,这些车子只要30万左右的价格,就能提供跟保时捷不相上下的性能、续航和智能配置。如今的买家变得更聪明了,不光看品牌,还更重视实际开着是否顺手、舒不舒服。

保时捷的燃油车在智能互动方面确实掉了点跟头,比如语音操控、自动停车这些功能,跟国产车比起来,差距明显,几乎不是一个档次的。年轻消费者一对比,自然就会觉得不划算,转头就去选择更智能、更方便的品牌了。

暴跌99%!保时捷为挽回中国市场,价格降至35万,大家会接受吗?-有驾

其它地区的表现也没啥一帆风顺的,欧洲的交付量减少了10%,德国本土市场更是狠狠跌了34%。反倒北美上涨了37%,交付量达到了6.44万辆,但这么点增长也撑不住其他地方的亏空。整体来看,前三个季度全球交付总数是21.25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6%。

公司内里的问题也展露无遗,电动化推进得犹豫不决,Taycan价格偏高,续航里程又短,还跟自家燃油车争市场。这次在电池方面一次性投入不少,组织调整带来的成本也累积起来,结果把利润空间压得紧紧的。

CFO卢茨·梅施克在会议上提到,2025年会是个低潮期,明年要靠新产品来扭转局面。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系统性的问题,可不是一两款车能解决的事。

暴跌99%!保时捷为挽回中国市场,价格降至35万,大家会接受吗?-有驾

为了止血,保时捷在中国开始大打价格战,经销商从年初就频频出手,部分车型优惠达到40%左右。像入门款Macan的指导价是58万,可实际成交价却能压到34万多,甚至有地方价格还跌破35万。

Panamera和Cayenne燃油版也纷纷降价,百万级别的车直接砍到不到80万。有的珠海、江门的一些4S店干脆关门了,中山那边也传出经营挺紧张,员工们都开始跳槽走人。

为了甩掉积压的库存,经销商开始搞65折的促销,这在保时捷的历史上可算少见了。之前品牌一直以保值率高著称,现在这么一折,买家的心里难免琢磨:这车会不会很快就贬值啊?实际上,销量曾短暂有所回升,但到第三季度又掉了21%~

原因在于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竞争太激烈。国内品牌不仅价格实惠,还在科技方面走在前面。问界M9只用了它一半的价钱,就能带来更舒适的座舱体验,续航表现也很稳定。保时捷希望维持高端形象,可偏偏被迫降价,摇摆不定使得品牌定位变得模糊起来。

暴跌99%!保时捷为挽回中国市场,价格降至35万,大家会接受吗?-有驾

这件事情提醒大家,汽车圈儿可是变了模样。光靠那点老牌子光环,不够用了,得靠产品实力和性价比冲锋。想要逆转局面,保时捷得低头一点,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眼下打价格战还能拉点销量,但要长远发展,没有核心竞争力,想站稳脚跟可没那么容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