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

L9开发那会儿,测试车队跑到北京科学城,李想坐在车里突然喊停。说这路噪不对劲。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因为在场十几个人,没一个听出来有什么问题。后来专门做了听阈测试,才发现李想对中高频段的声音异常敏感——那种普通人完全感知不到的频率,他能听得一清二楚。

接下来两周,整个团队扎在那段路上反复测试。最后的解决方案是加一个谐振块。这东西加不加,性能参数上看不出任何区别,但李想的态度很明确:不解决,不能卖。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这事儿当时在圈子里传开,有人觉得这是工程师文化,也有人觉得太较真了。但现在回头看,或许正是这种较真,让理想车主养成了一些特别的习惯。

上个月在京港澳高速服务区,看见台L9停在角落,车主没充电也没下车,就坐里面眯觉。我当时还以为人家身体不舒服,走近了才发现,车里两个小孩睡得正香,大人也跟着歇会儿。

后来跟这车主聊了几句。他说自己就住在服务区附近县城,专门开车过来睡午觉的。家里孩子小,中午闹腾得睡不着,车里安静。

这话听着挺玄乎,但数据不会撒谎——理想官方统计过,车主平均每天在P档状态下待48分钟。这时间干嘛?午休、看剧、打电话、开视频会议。车,早就不只是代步工具了。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认识个做汽车NVH测试的朋友,他手里有份各品牌车型的静音数据榜单。理想MEGA在40、80、120这三个时速段的表现,都排在第一位。什么概念?数据上比奔驰S级还要好看一点。

当然,数据是数据,实际感受是另一回事。但有次坐朋友的L9,走北京那种翻修了好几轮的老城区道路,坑坑洼洼的,车里居然能正常打电话,声音清晰到对方完全听不出我在车上。

这事儿搁在我那台老款宝马5系上,根本不可能。

增程这条路子,当年被业内嘲讽得挺狠。保守、落后、过渡技术,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但站在用户角度看,这路子走得其实挺巧妙。我有个做医药代表的发小,一年要跑四万多公里,之前开Model 3,每次跑长途都得提前查充电桩,碰上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能把人急疯。

去年换了辆理想L7,整个人心态都变了。该加油加油,该充电充电,一箱油加满续航一千多公里,这种“随时说走就走”的感觉,账面上的油耗数据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理想今年要建2500多座超充站,桩数能到1.3万个。但说实话,对增程车主来说,这些超充站更像是备选项——有当然更好,没有也不耽误用车。

这种设计思路,倒是挺符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个梗,最开始是嘲讽,现在反倒成了理想的标签。

全系标配电吸门,很多人觉得这是在堆豪华感。但你要是家里有娃,就能理解这设计的用意——关门没声儿,不会吵醒后排睡着的孩子。

我姐去年生二胎,之前开的凯美瑞每次关车门,孩子准醒。后来换了L8,她跟我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接孩子放学回家这一路,安静得能让娃一觉睡到家门口。

这种体验,很难用“豪华”或者“科技”来定义。它就是纯粹让家人坐得更舒服一点。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二排右侧那个座椅专门做了腿托和加热,据说是考虑到孕妇的特殊需求。这配置在产品发布会上都没怎么提,但用过的人都说好。

安全这事儿,买车时人人都说重视,但真要对比起来,水挺深。

理想全系在中保研碰撞测试里都是G(优秀)评价,这成绩放在新势力里算比较扎实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动安全这块。

我有个朋友在保险公司做车险,他跟我透露过一个数据:理想车主的出险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保费这两年持续在降。具体降了多少不方便说,但降幅能让人感觉到。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大概跟它那套配了激光雷达的AEB系统有关系。国内那种“鬼探头”场景——电动车突然从盲区窜出来,这系统的反应速度确实要快一些。

当然,再先进的系统也不如自己开车小心。但对家庭用户来说,多一层保护,心里总归踏实。

最近理想开始往纯电方向转,i8、i6这些新车型陆续要上。说实话,能不能延续增程时代的口碑,还得看实际的补能体验。

纯电和增程,底层逻辑差太多了。增程车主可以不在乎充电桩覆盖率,纯电车主不行。理想那2500座超充站,分布够不够密,充电速度能不能跟上,这些都是要市场验证的。

李想为一段北京科学城的粗糙路面,逼停整个工程团队两周:理想车主平均每天P档停留48分钟背后-有驾

不过有一点挺明确:理想这几年一直在做的,就是把车从“交通工具”变成“生活空间”。管它增程还是纯电,这个底层逻辑只要不变,大概率还是会有人买单。

我那个在服务区睡午觉的车主,临走时跟我说了句话:以前觉得买车就是图个方便,现在发现,一台车能让一家人都坐得舒服,这事儿比动力参数重要多了。

这些门道,开过几年自然就明白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