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利润率仅1.7%,又遭美国关税打击,本田纯电失利改押混动

汽车利润率仅1.7%,又遭美国关税打击,本田纯电失利改押混动-有驾

图片来源:度哥

5月20日,本田宣布基于当前全球市场增速放缓,Honda将调整商品投入的计划,预计2030年全球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将会低于此前设定的30%的预期目标。按计划,其将在2027年-2030年推出13款新混动车型。

通过切实推进此次战略调整,本田力争2030年四轮销量达到现有规模的360万辆以上,其中作为主力产品的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20万辆。同时,本田将自主研发新一代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全方位升级自主开发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e:HEV"及搭载该系统的平台。

此外,本田还将削减其在电动化领域的投资。2024年,本田宣布将在电动化领域投入10万亿日元。如今,其投资计划也减少了——截至2030年度的资源配置方面,电动化领域将减少3万亿日元的投资,而混合动力汽车的投资则将略有增加。

本田能靠混动汽车带来增长吗?

1

汽车业务利润率仅1.7%

2025财年(2024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本田营收2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8358.4亿日元,同比减少24.5%。

其中,摩托车业务收入3.63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6634亿日元,营业利润率达18.3%;汽车业务收入14.4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2438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仅1.7%。

在销量方面,2024年,本田汽车的全球销量为380.7万辆,同比下降4.6%,其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七降至第八。本田的汽车业务已成为整体业绩的拖累。

2025年1月底,本田宣布将在4月1日起进行一系列组织和运营改革,具体包括重组汽车业务、新设汽车开发部门、重组摩托车及动力产品业务。据媒体报道,目前归属于电动化业务发展部门的汽车业务战略单元、软件定义车辆(SDV)业务单元将整合进汽车业务。官方表示,如此将能够更好地统筹业务规划、数字服务。

而新设的汽车开发部门将提升开发效率、促进创新价值、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电动化业务部门的电动汽车开发职能与汽车部门的内燃机开发职能将合并,提升在质量、成本和开发流程上的协同效能。

加上本田此次调整电动化领域投资额,并加码混动车型研发,也是为了提高汽车业务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本田与日产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启动合并谈判,计划通过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公司,日产的合作伙伴三菱汽车也被拉入到这场整合行动中。一旦整合成功,本田、日产、三菱的合计销量将达到800万辆水平,有望晋升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不到3个月,本田和日产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终止于2024年12月23日达成的有关业务整合考虑的谅解备忘录,与三菱汽车签署的有关三家公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将被终止。在声明中,两家车企均提到,本田提议,将结构从建立一家联合控股公司改为本田作为母公司,日产通过股份交换作为子公司的结构。但本田的提议最终没有得到日产的认可,本田与日产的合并事宜最终告吹。

但同时,两家仍将在面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开展合作,努力创造新价值,实现双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

中国销量跌破百万

在汽车业务面临经营压力外,本田还面临美国的关税威胁。

数据显示,美国是本田最大的市场,2024年本田在美国销售142.38万辆车,同比增长8.8%,其中有4成从日本出口。

本田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日元走强的影响抵消了对其混合动力车型需求的增长。本田预计2026财年经营利润5000亿日元,同比下降58.8%,大幅低于市场预估的1.35万亿日元。本田汽车预计销售净额20.30万亿日元,同比下降6.4%,也不及市场预估的21.59万亿日元。

而在中国,本田的销量持续走低。2020年,本田在中国实现销量162.7万辆,此后便持续下滑。2021-2023年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为156.15万辆、137.31万辆、123.4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4%、12.07%、10.12%。

2024年,本田在中国销量同比大跌30.94%,为85.23万辆。这也是本田近年来首次在中国销量跌破百万辆。2025年1-4月,本田在中国销量20.16万辆,同比减少28.2%。

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主要靠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大合资车企。据广汽集团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广汽本田销量47.06万辆,同比减少26.52%;销售收入682.5亿元同比减少27.03%。广汽集团来自广汽本田的股利为11.93亿元,同比减少65.94%。

据东风集团股份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东风本田收入569.28亿元,同比减少35.64%;年内利润6.61亿元,同比减少50.15%。全年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

2024年,本田就开始在中国降本。2024年中旬,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相继被爆裁员。先是广汽本田启动以主动离职为核心方式的大规模裁员,网传工龄十年左右的员工可以获得累计赔偿金20至40万不等。而后东风本田被曝裁员2000人,采用的是“N+2+1”的补偿方案,其中“N”代表工作年限,“2”指代两个月工资,额外再发放1个月的奖金。

同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关停两家工厂,广汽本田计划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2024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台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台变为120万台。

但缩减的产能将由电动车产能弥补。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在2024年10月投产,这是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在2025年落成投产。

3

纯电车型年销量未破万

此前,本田就提出了“2030愿景”,计划到2030年使得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占其全球销量的2/3。

2021年,三部敏宏上任CEO后,也针对电动车业务的发展制定了明确规划,包括5年内推出10款电动汽车,到2030年在全球推出30款电动汽车,到2040年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的销售比例达到100%,到2050年正式实现碳中和。

这一年,本田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推出纯电动品牌e:N。如今,“e:N”系列量产车东风本田的e:NS1、e:NS2和广汽本田的e:NP1、e:NP2销量始终不算乐观。数据显示,2024年,东风本田的e:NS1销量2737辆,e:NS2销量440辆;广汽本田的e:NP1销量1815辆,e:NP2销量2694辆。全年四款车型销量不足1万。

2023年9月,东风本田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新品牌的车型将会基于一个全新的纯电平台完成生产、研发,在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和市场定价上与东风本田现有的纯电序列e:NS形成明显的区隔。2024年9月,该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轿车灵悉L上市。灵悉L在2024年的销量仅413辆。

2024年4月,本田又再度发布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全新电动品牌“烨”,其中,广汽本田已推出烨P7;东风本田推出烨S7。由于“烨”品牌争议问题,烨P7、烨S7均去掉了“烨”字。

数据显示,2025年3月、4月,P7销量分别为564辆、382辆;S7销量分别为386辆、537辆。

接连推出的纯电品牌销量不佳,本田也不得不加码混动。事实上,本田在混动技术上有着更多的积累。资料显示,1997年本田便开始涉足混动汽车,从最早期的IMA系统到如今的i-MMD系统,在持续发展下,本田的i-MMD技术已经迭代到第四代。本田思域、雅阁、CR-V等传统车型均推出了混动版本。

在面临经营压力下,本田不得不调整其电动化转型策略,放缓对纯电的投入,加大对有技术研发优势的混动车型,以“恢复”汽车领域的产品优势。但目前来说,众多跨国车企都面临转型问题,本田要脱颖而出,需要更多的投入。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