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雨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浸透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地下车库的地面。
胡先生,一个拥有三十年驾龄的老司机,却在这潮湿的地面上,遭遇了让他至今心有余悸的一幕。
他的理想L9,这台号称拥有智能驾驶辅助的SUV,在车速仅为21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失控了。
他清晰地记得,那瞬间的惊恐:踩下刹车踏板,本应迅速减速的车子,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车速忽高忽低,反复几次,最终一头撞上了前方一辆停着的奥迪A6L。
这并非简单的“溜车”,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加速刹车”。
监控录像和车辆后台数据显示,刹车系统的确启动了,但车速却在16-19公里/小时之间诡异地波动,刹车距离远超正常水平——近20米,仿佛这理想L9化身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任凭胡先生如何拉紧缰绳也无法控制。
这场景,如同李白的《蜀道难》中描绘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与无力感。
事后,胡先生承担了全部责任,赔偿了对方近两万元。
但钱财能弥补惊吓,却无法抚平他内心的不安。
他反复回放监控视频,仿佛在重温一场噩梦。
理想汽车售后给出的解释——轮胎转速差异、ABS系统调节——听起来像是专业术语,却无法解释为何刹车会反复“加速”。
这如同《庄子》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般,冰冷的数据无法诠释他当时切身感受到的恐惧与绝望。
服务中心店长最后归咎于雨天路滑,但胡先生反问:路滑会造成刹车失效,但为何会反复加速?
这就好比,你用一把锈蚀的宝剑去斩断坚韧的藤蔓,力不从心是正常的,但藤蔓却反过来缠绕住你的宝剑,这便是非比寻常了。
理想汽车品牌方的最终回复,依然停留在技术层面,用“毫米级数据波动”来解释“反复加速”。
然而,这冷冰冰的回应,无法安抚胡先生焦虑的心情,也无法消除他对车辆安全性的质疑。
如今,胡先生决定寻求第三方鉴定。
这场事故,不仅让他蒙受了经济损失,更让他对智能驾驶技术,对这台他曾经引以为豪的理想L9,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希望,这起事故能够成为一个警示,提醒车企和消费者,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更应重视车辆的基本安全性能,毕竟,安全,才是驾驶的基石,如同古代建筑的根基,稳固而可靠,才能经受风雨的考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