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短视频刷到过这样的画面?镜头闪过,一辆亮闪闪的奔驰或宝马慢慢停靠在咖啡店门口,主角潇洒地下车,配乐轻轻一响,广告词都不用写,气场直接拉满。我也曾有过那么一瞬间,怀疑是不是整个中国人在消费升级,人人都已经开上好车。但冷静下来你我身边的街道,更多的是那些朴朴素素的家用车,早高峰时呼啦啦一片,宝马奔驰其实稀得很。
这场“豪车幻觉”有点像小时候考试,班级前排的学霸总让人觉得大家都轻松拿满分,结果一查成绩,发现多数人不过六七十分。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正好给了我们一页“答卷”截至2021年底,中国私家车总量达到2.62亿辆,平均下来每两个家庭才有一台车,不像国外动辄两三台地停满院子。也就是说,你家里要是有一辆小轿车,已经“中产”画像初成,可远远没到豪车标配的程度。
很多人以为中国人的买车标准早就变了,但一张销量榜就能把这些幻想全部打碎。2021年卖得最火的十款车里,全是轩逸、朗逸、五菱宏光MINI、卡罗拉等等这些咱们熟悉不过的面孔,售价几乎清一色在十万元左右。至于你在视频里刷到的宝马、奔驰,那更多是剧情需要,而不是真实生活的主角。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赶上时代的步伐,为啥身边总有人开着豪车满街跑,不妨看看数据。宝马5系、3系和特斯拉Model Y这一年加起来卖出去51.57万辆,而中国全年新车销售达到2118万辆。算下来,三款号称“爆款”的豪车占比也就2.4%,还没到超市里冲动消费一包薯片的概率。再说真正意义上的百万级豪车,比如奔驰S级,一年全国一共卖了2.35万辆,占所有汽车销量的0.11%。你没看错,每一千个中国“有车族”,只有一个能开着奔驰S悠闲兜风。这比例低到什么程度?几乎跟彩票中奖差不多。
这一切背后,是信息时代的小魔法——注意力偏差。你平时进出小区,十辆车里八辆是国产合资的经济型轿车,谁还会低头看几秒呢?但一台保时捷、玛莎拉蒂偶尔亮相,瞬间目光全聚焦,仿佛世界只剩下豪车和你。社交平台也在这个角色里添油加醋,无论是甜美女明星还是意气风发的创业者,总要安排个宝马开门或奔驰钥匙,刷到久了,自然觉得“别人都混得比我好”,而自己的日子不如人。其实抛开滤镜,不少“炫车”的视频背后是租来的车,有些真车主连油钱都得精打细算,表面体面,压力暗涌。
宝马三系,在中国真是个挺有意思的分界线。如果你觉得这车已经算不上啥“奢侈品”,那是在富人圈里的标准。事实上,2021年中国排名前30的畅销车型里,它几乎是唯一跻身榜单的豪车。剩下差不多九成以上的中国车主,距离宝马还有一条不小的距离。网络段子里所谓“穷人都开宝马”,其实是在富人中宝马仅算起步,但放眼社会大众,宝马依然是身份和阶层的标记。
和买车相关的“鄙视链”,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游戏。小时候父母省吃俭用,贷款买一辆比亚迪F3,能让全家在校门口多停几分钟,孩子瞬间小小自豪一整天。可现在刷着手机,十几万的合资车竟被网友吐槽“拿不出手”,仿佛大家都该开保时捷才对味。其实车的真正价值,早就被欲望和滤镜夸大得离谱。现实里,能自力更生买一辆家用轿车,已经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选择了。
数据不会骗人。2020年中国私家车最多的不是北京上海这些钢铁城市,而是山东、广东,分别拥有2268万辆和2191万辆。为啥呢?人口多加上经济发达,车自然多。但要论人均汽车拥有量,北京、浙江反而更高。平均每家一辆车的生活,已经让无数人羡慕不已。有车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收入水平的直接反映。年薪15万,买台15万的车,不靠父母资助,别管贷款还是分期,这批人其实已经在同龄人中“跑赢大盘”。猎聘的报告显示,90后的中高端人群年薪仅约13万元。全款买车?能做到的只是少数精英。
网上的豪车炫耀,实则是一种自我比较的迷雾。00后大学生里有67%自信觉得毕业十年就能年入百万,看着同龄人买潮牌,扎堆高档车,总觉得“我和别人差了一大截”。但你仔细视频里的豪车可能只是租来的,宝马钥匙的照片后面可能是压力满满的房贷、车贷,有的人甚至把车开到加油站都得刷银行卡余额。表面风光,背后可能一地鸡毛。真正的踏实生活,不是炫耀,而是你脚踏实地买下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哪怕是十万元以内,国产品牌,也许还不是最新款,但那是你生活中的一个里程碑。
也买车本来是解决出行,不是秀优越。哪个早高峰不是小轿车们一窝蜂堵门口,谁还分得清谁是宝马、谁是五菱?生活不是抬头看别人手里的车钥匙,而是低头看自己下一步怎么走。有辆车已经说明你脚踏实地在生活,也无需被网上的豪车滤镜牵着走,不必为虚荣心揪心,也不必拿别人的数字打败自己的信心。
你有辆小车,哪怕只是国产经济型,也值得骄傲;如果还没买,也不必觉得低人一等,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平均水平就是这样。那些在网上晒豪车的人,大概率现实里也要挤地铁。别让社交媒体的幻觉蒙蔽你的眼睛。生活的本质,是掌控脚下的每一步,而不是虚构“人上人”的假象。哪怕只是十万元代步,已经比绝大多数人做到了向前进,能够靠自己,哪怕不够耀眼,已经很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