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各地都在大力推广的行业,可以看到各地都在各种推销自己,希望各大厂能来自己这投资建厂。
毕竟一个大厂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曾经也是个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城,有宝马铁西、大东双工厂,有通用北盛南北两工厂,还有本土的华晨中华和金杯。
但是现在华晨破产重组了,通用北盛工厂被关停了。
就剩一个华晨宝马正在被新能源步步蚕食。
眼看着一些城市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真的眼气呀。
23年华晨重组成沈阳汽车,重组后沈阳汽车先复活了金杯,和吉利合作,发布了金杯远程合作首款新能源商用车吉运E6。
华晨中国旗下沈阳金杯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与 TCL 恒时天瑞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将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专注于智能座舱及显示器组件的开发与制造。
逐渐地在恢复正常,和一些国家签订了金杯海狮的合同。
一点点在变好。
但是华晨中华呢?还能回来吗?
在吉利比亚迪长城还没有啥存在感的年代,中华尊驰是国产B级车的代表。
第二款产品骏捷。这款车同样是一台中型车,可是价格却便宜了不少,只有8.58万元的价格成为了当时中型车最具性价比的车型。当时在国产车中能够和华晨骏捷相抗衡的也只有奇瑞的东方之子,可它的价格却超过了10万元,至于其它合资中型汽车最低也要15万元起步,所以华晨骏捷上市之后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华晨骏捷大获成功之后,华晨公司又发布了骏捷的旅行版本Wagon,这也是我国第一款国产旅行车。
数据显示,2006年华晨汽车的年度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71.4%,其中华晨中华尊驰、骏捷的销量为5.8万辆。
2006年,华晨还与德国进口商签下13万辆的整车出口协议,不仅实现了中国车进入德国市场的壮举,还创下了当时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大的汽车出口订单纪录。
2007年,华晨汽车集团整车销量再次实现大幅增长,年度销量突破30万辆,同时华晨汽车实现扭亏为盈。
但价格战的负面效应很快显现,华晨中华的品牌价值迅速贬值,本来技术就比较薄弱,品牌价值不稳定的华晨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开始步入困境。
华晨集团与宝马在2003年合作成立华晨宝马后,觉得榜上了大款,开始不思进取,渐渐地沦为了宝马的代工厂,直到2011年华晨中华才推出中华H530,但销量并不好。
紧接着国内SUV市场潮兴起,华晨中华没有任何市场动作,直到2014年才推出自己的SUV产品,其紧凑级SUV中华V3月销量只有2000多台,但已经算是华晨中华的热销产品了。
数据显示,2018年,华晨中华品牌全年销量仅有6.78万辆。后来华晨中华的汽车销量越来越差,大批经销商开始退网,华晨中华品牌开始走向下坡路。
之后更是一年不一年,直到破产重组。
以前大街上还能见到中华车,出租车更是很多都是中华车,商用车也有很多是金杯海狮。但是现在不说其他城市了,沈阳的出租车已经遍地是现代、大众和比亚迪等了。中华已经少之又少了。
现在沈阳汽车开始重启金杯了。但是一直没有重启中华乘用车项目。
咨询得到的消息如下:中华品牌商标还在华晨手里,logo商标也续期到2033年,未来沈阳汽车将在恢复商用车生产的基础上,视企业发展情况,力争恢复中华品牌乘用车业务。
那么大家觉得还会恢复吗?现在汽车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合资车纷纷退场,国产新势力也进入淘汰期,中华再次出山的话,有机会分一杯羹吗?
看着隔壁红旗在吉林省随处可见,真的是眼红呀!什么时候中华在辽宁可以那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