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紧凑家轿跌到6万多,工薪家庭也能轻松养
前阵子回老家,村口那条老路上突然多了几辆新车,一水儿的白色和银灰。小舅指着其中一辆说,这就是他刚提的朗逸,还特意补了一句:“现在便宜得很,比我前年买那台二手还划算。”其实这事在我们群里早有传闻,说最近德系合资价格降得厉害,尤其是朗逸,新锐版加点配置落地都不到7万。
说起德系,大伙印象里就俩字:皮实。隔壁张叔去年换车还犹豫过,说日系省油但跑高速心虚、底盘发飘,他干脆选了个大众。他原话是,“开着踏实,不怕风大雨急。”我看他平时上下班,也没见出啥毛病,就加92号油,每次保养都是去镇上的修理铺,小师傅说发动机耐造,只要别乱折腾十年八年不带坏。
不过今年变化最大的是价格。我记得当初身边人想买合资轿车,都把朗逸列进备选,但预算一紧张还是退而求现在好了,普通工薪族咬咬牙都能直接上新车。销售小刘聊天时透露,他们店里的24款经典型优惠下来六万出头,有些地区甚至更低。他还嘀咕一句:“你要是不追求花哨外观,这尺寸、空间和用料真不输以前十来万的。”
顺嘴插一句,新锐版其实就是“套娃”思路,把桑塔纳或者捷达壳子重新包装下,看起来更年轻点。表哥媳妇喜欢那个样子,她觉得线条利索,不过仔细比参数,新锐长宽高4561*1740*1470mm,轴距2651mm;经典款则4678*1806*1474mm、轴距2688mm,两者后排坐感差异挺明显。我个人觉得还是大一点舒服。
动力方面,两种选择——1.5L自吸配6AT,还有1.5T带7速双离合。我问过维修师傅,他最推荐自吸+6AT,说“这套搭配没啥好挑剔的,就是耐糙”。平常市区通勤够用,高速再踩深点油门动力也跟得上,就是没有什么推背感罢了。不过优点是百公里怎么开都不会太费油,我邻居测过,大夏天空调全开脚法随意也就七升多一点。“烧92号汽油,还能咋挑?”他说完乐呵呵地拍自己肚皮。
至于那台1.5T涡轮增压,我试驾过一次,加速确实猛一些,中段超车反应快。但有朋友吐槽双离合偶尔会顿挫,不过据他们讲技术已经比前几年成熟不少,也不是人人都介意。而且现在这一代发动机涡轮响应提前不少,不像以前非等转速拉高才给力。据修理厂王师傅讲,只要定期换变速箱油、不暴力驾驶,用个七八年问题不大——不过他总爱叮嘱别贪便宜用杂牌机滤,“省不了几个钱”。
底盘嘛,是典型的大众风格: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高速稳扎稳打,但走烂路颠簸过滤一般。有次我们几个同学聚会去山里烧烤,一路坑洼,下来的时候副驾姑娘抱怨屁股麻,其实也是事实。同级别有些车型已经升级独立悬挂,对舒适性要求高的话可能会纠结下。不过城市道路或者国道巡航,那种整块铁板一样的感觉让人安心。
内部配置倒没啥特别炫技,全系标配8英寸中控屏和仪表盘(听销售说部分版本还能选装10.25英寸液晶仪表),手机互联这些都有。但冷门亮点比如后排空调出风口、空气净化器还有雨量感应雨刷,全系列标配。这在同价位可不是常规操作,有一次朋友坐我的旧帕萨特还专门问为什么后面没有出风口,现在连入门级都有了,也是进步吧?
空间方面,其实2米68轴距对日常家用来说绰绰有余。我弟媳身高一米七五,经常抱怨以前家的小三厢腿伸不开,上个月试乘了一圈直夸舒服。当然天窗只在部分车型出现,要座椅加热只能冲顶配,据说北方冬天才有人真舍得为这个掏钱,我们南方基本无所谓啦。
偶尔还能听到微信群里吐槽,比如某位上海群友嫌氛围灯只有单色显寒酸,还有人担心APP远程控制功能实际体验一般,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影响不了整体性价比。有意思的是,有人买回来半年光洗漆面打蜡两回,却从来没碰过智能语音控制……每个人关注重点果然不同哈!
最后顺嘴提一下历史梗:早些年有人笑称朗逸“披着大众壳子的中国制造”,可零部件九成都本土供应,如今质量管控越来越严,在县城、小镇混迹多年故障率低到让修理铺老板犯愁。“除了换刹车片、电瓶,好像真捞不到什么活儿”,这是本地汽修店老李头半夜喝酒吹牛经常挂嘴边的话——真假难辨,但足够说明问题吧?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周末陪父亲逛市场,看见又一批崭新的白色朗逸停在街角晒太阳。一晃眼,从“小康家庭首选”变成谁都负担得起的新宠。这世道啊,总归变快,人们对汽车要求却始终绕不开两个字:靠谱。不知哪一天,它是不是又该迎来新的身份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