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刚刚公布的销售数据让整个车圈炸开了锅,九月份竟然卖出了超过四万辆新车。这个数字刷新了小米自己的历史记录,也是它第一次跨进月销四万辆的门槛。
你可能好奇这个成绩在新造车队伍里算什么水平。如果按四万辆来算,小米排在了零跑、小鹏和问界之后,位居第四。但有意思的是,根据一些周数据的推测,小米的实际销量可能接近四万两千辆,要是这个数字属实,那它的排名就会跃升到第二位。
真正限制小米交付量的根本不是没人买,而是工厂生产不过来。现在如果你下单买一辆SU7,最快也要等三十二周;选YU7的话更是要等上三十多周。这意味着你现在订车,可能要等八个多月才能拿到钥匙。按照每月交付四万辆计算,小米手里积压的订单至少有三十多万。只要产能跟上,销量数字还会继续往上冲。
小米的工厂正在全力运转。北京的二期工厂已经投产,专门生产YU7系列,预计到今年最后几个月,两个工厂加起来的月产量可能突破五万辆。如果这个目标实现,小米冲击新势力销量榜首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随着小米的销量起飞,它面临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之前就发生过车主维权事件,部分用户对车辆配置和功能更新表示不满。网络上针对小米的质疑声也不少,有人说它的宣传存在夸张,还有人质疑它的技术实力。甚至连雷军都公开表示,小米汽车可能是行业内被恶意攻击最多的品牌之一。
最近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传言小米汽车会自己启动,后来被证实其实是车主通过iPhone手机在进行遥控泊车操作。这个小误会也反映出小米汽车确实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随着小米汽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它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生产更多的车,还要处理这些复杂的舆论环境。当大家都在盯着你的每一个动作时,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
看着小米从月销三万辆快速冲到四万辆,再想象一下年底可能实现的六万辆目标,这个增长速度确实令人惊讶。但这也让人不禁想问,当一家公司跑得这么快的时候,它准备好应对这一路上必然会出现的各种挑战了吗?你觉得小米能同时驾驭好高速增长和应对争议这两件事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