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字很会说话:9月全国乘用车零售达224.1万辆,年增6.3%,环比又跳了11%。 “金九”是真的来了。
累计今年销量已经冲到1700.5万辆,比去年多出了9.2%。 数据说明什么?买车的人,比想象中多得多。
细看榜单更刺激。 共有72款车型当月破万台,17款突破两万。
新能源表现像开了挂。 轿车前十里,有六款是电动车。
SUV阵营则是油电各有天地,不完全被新能源碾压。 最抢眼的是微型车。
五菱宏光MINIEV单月卖出51743辆,稳坐轿车榜首。 吉利的“星愿”卖出43080辆,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也有39132辆。
SUV方面,Model Y以51173辆领跑,拉开明显差距;比亚迪海狮06以30532辆紧随其后,显示出比亚迪在细分市场的攻坚能力。 新势力不再低调。
小米YU7上市后迅速放量,9月交付22369辆;问界M8交付21244辆;零跑C10以12663辆扮演黑马角色。 小米造车成为热点话题,加上行业里“价格震荡”消息不断,市场关注度极高。
燃油车也不甘示弱。 9月有28款燃油车型销量破万,说明传统动力仍有稳固需求。
轿车里,日产轩逸以33323辆成为燃油阵营的头牌。 SUV中,博越L卖出28090辆,位列燃油SUV前列。
合资品牌在城市通勤和家庭车市场仍保有影响力,大众、丰田这些老面孔依旧是许多家庭的首选。 从厂商角度看,自主品牌攻势明显,合资阵营承压愈发明显。
比亚迪9月零售34.7万辆,尽管同比下滑10.2%,仍居首位;吉利以23.2万辆,年增42.8%,成为当月最大的增量来源。 进入TOP10的合资企业只剩下南北大众、广汽丰田和特斯拉中国四家,且多数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广汽丰田微幅增长0.9%,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下降4.6%和14.7%。 这组成绩单透露出三个信号。
第一,消费者正快速向电动化、智能化倾斜。 第二,燃油车并未被立即替代,长途、低温等使用场景仍让燃油或混动有市场。
第三,混合动力正在担当“过渡与落地”的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县域市场与以旧换新政策激励下,潜力还很大。 补充一句现实观察:近期不少厂商在价格策略上动作频频,特斯拉与部分国产品牌的定价争夺让市场更为“热闹”。这对想买车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机遇也是考验。
想清楚自己的用车场景,比盲从热度更重要。 聊点个人看法:车市不是零和游戏。
电动化带来的是产品和使用体验的重塑,不同动力形式会长期并存。 对多数家庭来说,预算、续航焦虑、售后便利和保值率,依然是决定因素。
政策、补贴和换电站网络,会继续影响消费节奏。 你怎么看这次“金九”?是觉得电动车已经赢了,还是认为燃油车还有最后的舞台?留言聊聊你的用车标准和购车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