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又出新款了,听销售小王说,这次价格更低,配置更高,顶配甚至不到20万。一个月前,他微信里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哥,这车降价降得比我工资涨得快,我买的早一年,简直被白砸了!我当时没太在意,觉得这年头的车就是这样更新迭代快,可细想一下,这背刺感还真挺扎心。
汉最早上市那阵,25万起步,干掉一票合资B级车。那个设计,特别是尾灯,还有内饰的简洁感,算得上当时国产豪华感的标杆。那会儿,我去4S店转悠,姐介绍电池包时唠叨,这电池成本咱们投入了至少7万,做了无数次安全和寿命测试,懂吗?。简单说,汉不仅是单纯换壳的新能源,背后真是技术上下足了功夫。
但现在呢,顶配不到20万,这价格我简单算了下,电池成本大约占到20%的售价,其他核心成本包括电控、电机和智能芯片,制造商压缩成本的幅度肯定很大。供应链上,可能因为比亚迪掌握了电池和电机的核心自主权,成本优劣明显,这样大幅降价,很大概率是想挤掉对手,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你们觉得,这对早买车的人公平吗?我倒觉得这有点下套了。
我翻了翻之前的笔记,2012年初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同事曾告诉我,车企内部研发就像熬粥,配方不能变,火候得足,稍不留神就会糊锅。比亚迪其实创新多,但某种程度上,硬生生要用成本控住价格,也就是在熬粥加水稀释味道——既要卖得出也不能赔太多。这次汉的新款引擎和智能系统升级看似不错,但真刀真枪的提升幅度没我想象中惊艳。和那些合资新款车型比,实操差别还是有的。
有位老修理工曾对我吐槽,汉早期版本的电控系统稳定是稳,但升级之后,部分车主反映偶发小毛病,尤其是OTA更新后的几个BUG,别人修车时说,这老车型还容易修,料件多,不用等长时间,新款车辆虽然官方说更智能,但短期适应期肯定有。说不定后期保养成本还会上涨,那保值率又得往下掉。难怪一哥们算过,大体算下来,在20万预算里,买新款汉和买同级合资低配法人车的成本差不多,操心程度倒是新车高不少。
刚才讲到配置升级,讲真,这种升级很多时候是变相换汤不换药。实际拿手患者用UI接口设计、车载语音识别这些升级配置来glow up,但实际开车体验差那么一丢丢,这种升级提升更多是面子,颗粒感手感、加速响应等硬核体验,感受提高有限。可能是我太挑剔,但身边不少老车友反馈说,新款那些配置对日常用车感受的改变,确实有限。
对了,提个离题的。从小我就好奇,车企和赌坊一样吗?赌桌上,新手庄家和老手赌徒之间的知识差导致输赢不公平,而在汽车圈,这次汉的定价策略,是不是也像赌场一样——给新买的客户最优待遇,把老客户往后排?没细想过,不过这么一说,背后利益纠缠和心理博弈真的不简单。
还有就是,老车主买车那会儿,比亚迪汉的二手车保值率挺坚挺,20万元入手的车,3年后还能卖15万+,体感不输同价位合资车。现在这波大幅降价,会不会冲击到二手市场的行情,进而影响消费者信心?销售小王说店里现在询问新款的人多,但旧车主回头率低,心理落差太大了。你有没有遇到朋友因为降价而直接想换车?这个情绪挺现实,也挺复杂。
总结我这次观察,汉的降价更多像是市场战略站位之举,助推当下新能源车快速扩张。供应链层面,比亚迪的闭环体系让成本控制有底气,但对于老用户来说,这种升级+降价的背刺,实在难咽。新买的爽,老买的愁,你怎么看?你觉得车企卖新款杀熟算不算过界?下次碰到老汉车主,我倒想问问他们,开着这台车,有没有一点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