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32万订单排队42周,二手贩子加价8万抢购,开保时捷718的车主都在抢什么车?
加油站偶遇的那一幕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开着保时捷718的老哥正在充电桩旁边刷手机,车是台崭新的小米SU7 Ultra。我凑过去聊了几句才知道,这哥们儿52万买了台国产电车,还在二手平台挂了58万的价格,“不是真卖,就想看看市场反应”。
当晚回家仔细查了查数据,发现身边这种“异常”行为还真不少。32万订单堆积如山,18万台交付后还有15万人在排队,工厂产能利用率98%依然供不应求。更诡异的是,一年车龄的SU7保值率79%,竟然比Model 3还高4个百分点。
871V充电15分钟,跑了510公里
朋友的SU7提车后,我专门体验了一把那个传说中的“15分钟充电”。871V碳化硅平台这些技术名词听起来玄乎,实际计时下来14分48秒,比官方数据快了12秒。枪端峰值597kW的功率确实够猛,电池包温差控制在4℃以内。
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同样的电量,400V平台的Model 3需要25分钟,小米这套系统节省了41%的时间。充电过程中我特意观察了充电曲线,从10%充到80%基本没有明显的功率衰减,这个表现在目前的电动车里算是头部水平。
那块56寸AR-HUD也有些门道。13000 nits峰值亮度,戴墨镜都能看清,导航箭头直接贴在路面上,视场角10°×3.6°可以显示5条车道的车辆位置。第一次体验这种“抬头显示”,确实有种开飞行器的感觉。
27200转电机,1.98秒破百的背后逻辑
Ultra版的动力数据确实夸张。27200rpm的电机转速,1548匹马力,1.98秒破百,这些数字在量产车里基本属于天花板级别。实际开起来,电动车那种线性加速和燃油车的爆发感完全不同,更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冲。
车机系统的表现也超出预期。骁龙8295芯片跑分107万,连续4小时玩《原神》还能稳定在59.8fps。虽然在车上打游戏这事儿比较小众,但这个算力保证了日常使用的绝对流畅。30秒冷启动27个应用,比大部分手机都快。
音响系统配了25个扬声器,1000W功放,7.1.4声道杜比全景声。实测《渡口》那段鼓点能下潜到36Hz,在20万这个价位段,这套音响系统算是相当用心了。主驾私享模式可以控制在65dB,后排45dB,互不干扰的设计挺实用。
产能爬坡背后的供应链博弈
雷军直播时透露了一个数字:每台车下线需要2分38秒。按照目前98%的产能利用率,二期工厂已经从30JPH提升到60JPH,宁德时代专供的麒麟电池产线24小时三班倒,依然供不应求。
这种“饥饿营销”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产能受限?从宁德时代专门开辟第4条生产线这个动作来看,供应链端的投入是真金白银。而且Ultra版限量3000台,72小时就被抢空,车主画像显示平均年龄29岁,米粉占比81%。
更有意思的是保值率表现。精真估2025Q3的报告显示,一年车龄SU7保值率79%,Model 3只有75%。二手车商的收车价格也印证了这个趋势:SU7能收到19.8万,Model 3只有16.9万。8年160万公里的电池质保可以转让,这个政策确实加分不少。
资本市场的另一种解读
Ultra版在二手平台已经加价8万,这个现象值得玩味。限量3000台的稀缺性是一方面,但更深层的逻辑可能在于小米生态的品牌溢价。毕竟81%的车主都是米粉,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只是台车,更像是小米全生态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碰撞安全的角度看,2000MPa热成型钢占比90.1%,A柱0mm侵入量,70%偏置90km/h碰撞后四门依然可以正常开启。这些数据在同价位车型里算是比较扎实的,中保研预测能拿到3G+的成绩。
不过话说回来,52万买台国产电车,这个价格确实需要一定的心理建设。特别是对于传统豪华品牌的拥趸来说,品牌认知的转换可能需要时间。但从目前17%的车主选择增购保时捷718这个数据来看,至少在这个细分市场,小米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