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特斯拉的语音助手终于“开窍”了?
聊聊这次“豆包+DeepSeek”的升级
最近,特斯拉在官网悄悄更新了一份《车机语音助手使用条款》,这份文件里的内容,让不少车圈从业者和车主都挺意外——特斯拉的语音助手,终于要开始“说人话”了?
一、特斯拉的语音助手,以前到底有多“笨”?
如果你开过特斯拉,或者身边有朋友是特斯拉车主,可能听过这样的抱怨:
“这车连‘导航到最近的充电桩’都听不懂,非要我一个字一个字说清楚具体地址。”
过去几年里,特斯拉的车机系统在自动驾驶、车机大屏、OTA升级这些功能上,确实有过不少亮眼的操作。
但唯独语音助手这块,一直像是个“半吊子”。
按物理按键能唤醒,说一句“嘿,Tesla”也能激活,但它的功能基本停留在“开关空调”“调节车窗”“导航到某地”这些固定指令上。
更尴尬的是,如果你和它聊点别的,比如“今天北京天气怎么样?”
“帮我找一首周杰伦的歌”,它要么直接跳过,要么回一句“我暂时无法理解你的指令”。
甚至有网友调侃:
“和特斯拉的语音助手对话,就像给石头写信——它不会回你,但也不会骂你。”
这种“指令式交互”的体验,放在2023年或许还能接受,但到了2025年,国内新势力品牌的语音助手早就能陪你聊天、讲段子、解释天气背后的气象原理了。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语音助手确实显得有点“落伍”。
二、这次升级,到底升级了啥?
根据特斯拉官网的最新条款,未来的语音助手会接入火山引擎的Doubao大模型和DeepSeekChat技术。
这两家公司可能普通用户不太熟悉,但简单解释一下:
火山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的AI技术平台,Doubao大模型是他们最近推出的多模态模型,能处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
DeepSeek则是国内一家专注大语言模型的公司,他们的模型在中文语境下的对话能力还不错。
换句话说,特斯拉这次是找来了两个“语言专家”,让车机系统从“听懂指令”升级到“理解对话”。
比如,你问“今天北京天气怎么样?”,
它不仅能告诉你温度,还能根据天气情况建议你是否需要带伞;
你问“帮我找一首周杰伦的歌”,它可能还会反问你:
“是要播放《双截棍》还是《青花瓷》?”
另外,条款里还提到“支持自定义唤醒词”。
这意味着,以后车主可能不用再喊“嘿,Tesla”,而是可以自己设定成“你好,小特”“启动吧,钢铁侠”之类的个性化指令。
这个功能听起来不算新鲜,但对特斯拉来说,已经是语音交互上的一次重要补课。
三、为什么选火山引擎和DeepSeek?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找合作伙伴,其实一直有个逻辑:
既要技术靠谱,又要能快速落地。
火山引擎的优势在于字节跳动内部的大量应用场景,比如抖音的语音识别、今日头条的资讯推荐,这些经验能让大模型更快适应车载场景;
而DeepSeek作为一家独立的AI公司,研发的大模型在中文对话和本地化服务上也有一定积累。
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公司的模型都支持“轻量化部署”。
车载系统的算力和云端服务器没法比,所以需要把大模型压缩到能跑在车机芯片上的版本。
特斯拉目前的车机芯片算力不算顶尖,但火山引擎和DeepSeek的技术应该能通过模型压缩、分模块调用等方式,在性能和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
不过,特斯拉自己的“牌”也不少。
马斯克旗下还有xAI团队,他们开发的Grok模型在海外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表现不错,但为啥这次没用上自家技术?
可能还是因为本地化问题。
Grok的训练数据主要来自海外,对中文语境、国内地图数据、本土化服务的支持可能不如火山引擎和DeepSeek来得直接。
四、用户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什么时候能用上?
目前特斯拉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时间,条款里只提到“未来在支持AI互动能力的车辆上”逐步上线。
考虑到OTA升级需要分批次推送,可能先从新款车型开始,再逐步覆盖老车主。
需要额外付费吗?
从条款来看,这项升级应该包含在现有车机服务中,不需要用户额外订阅。但如果是涉及高阶AI功能,比如更复杂的对话逻辑、多模态交互,不排除未来会以“高级服务包”的形式收费。
隐私问题怎么解决? 语音助手需要实时监听唤醒词,难免会涉及用户隐私。
特斯拉在条款里提到,语音数据会经过加密处理,并遵循中国的数据安全法规。
不过具体怎么操作,比如数据存储在哪、保留多久,可能需要等官方进一步说明。
能和手机语音助手竞争吗?
短期内还是有差距的。比如手机上的Siri、小爱同学,它们的生态整合更成熟,能调用的App和服务也更多。
但车载场景的特殊性在于,用户需要的是“专注且安全”的交互,比如导航、车控、语音备忘录等,特斯拉这次升级应该会优先解决这些刚需。
五、特斯拉的“补课”,来得晚吗?
客观来说,特斯拉的语音助手确实落后了。2025年的智能汽车市场,语音交互早已从“能用”变成“好用”,甚至“上瘾”。
比如理想汽车的语音助手能连续多轮对话,小鹏的系统能通过语音控制泊车,蔚来甚至用语音助手帮用户写朋友圈文案。
但特斯拉的节奏一直有自己的逻辑:先解决安全、续航、自动驾驶这些“硬需求”,再逐步完善用户体验。这次升级语音助手,更像是补上一块短板,而不是追赶潮流。
不过,用户的需求也在变化。
早期买特斯拉的人,可能更看重加速性能和品牌标签;
但现在,家庭用户、年轻用户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辆快车”,而是一个“能聊天、懂生活”的伙伴。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的升级来得不算早,但也算及时。
六、我们真的需要一个“会说话”的车吗?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
有人觉得语音助手是鸡肋:
“开车的时候,直接按按钮或者触屏不就行了?”
但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你在高速上堵车,孩子坐在后排问“爸爸,为什么前面的车不动啊?”
语音助手可以讲个故事,或者解释交通状况;
你在陌生城市找停车场,一句“附近有没有带充电桩的停车场?”
就能解决问题; 你临时需要记个电话号码,一句“帮我记下来,张总的号码是138XXXX1234”,比掏手机快多了。
这些场景听起来不算科幻,但确实能解决真实需求。
语音助手的价值,不是让车变得多“聪明”,而是让人和车的沟通更自然、更高效。
特斯拉的这次升级,说白了就是让车机系统从“工具”变成“助手”。
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等实测。
但至少从条款来看,他们已经意识到:
一辆智能汽车,不该是冷冰冰的机器,而应该像一个懂你、帮你、陪你的人。
所以,与其说这是技术上的进步,不如说是一次“态度”的转变。
特斯拉终于明白:用户需要的不只是“加速快、屏幕大”,更需要一个能聊得来的“同行者”。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