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遭遇“寒冬”?未来出路何在?
近年来,氢能汽车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新能源革命的“终极解决方案”。然而,现实却给了行业一记重拳。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下滑超10%,产业链中游的四大头部企业合计亏损高达18.1亿元,行业似乎进入了“迷茫期”。
产销双降,企业承压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5548辆和5405辆,同比下滑明显。今年1-5月,产销进一步萎缩,同比跌幅超过25%。与此同时,亿华通等中游企业业绩“爆雷”,营收腰斩、亏损扩大,毛利率跌至11.7%,行业寒冬态势凸显。
政策与成本的双重挑战
专家指出,氢能汽车产业链长、投资大,商业化进程慢于预期。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昂(单站约300万美元),氢气制备、储运技术尚未突破,导致终端用车成本居高不下。例如,丰田Mirai售价约40万元人民币,月均使用成本超3000元,远超纯电车。
未来仍存曙光
尽管短期遇冷,行业对氢能前景依然乐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25-2030年将是氢能供应链建设的关键期,随着技术迭代和政策加持(如加氢站补贴、高速费用减免),氢能有望在重卡、长途物流等领域率先破局。广汽、长城等车企也已布局燃料电池乘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
结语
氢能汽车的普及仍需时间,但作为零排放技术,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下一步,政策需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则需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你看好氢能汽车的未来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汽车圈快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