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全国多地持续开展电动车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启多方治理,源头上严查违规生产,流通环节严查违规销售,上路严查无牌无证、以及违反交通规则等。
当前,电动车上路的违法行为较多,各地交警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旨在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日常出行中,不少电动车、三轮车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违章"无关紧要。殊不知,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违法行为,往往成为重大交通事故的导火索。
针对夏季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使用频率较高,违法行为逐渐上升等问题,近期多地交警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比如,安徽阜阳、宜城,深圳福田、福建三明等地都在开展电动二、三、四轮车违法治理,严查酒驾醉驾、超标非标、违法改装、无牌无证、不戴头盔等行为。从各地发布的管理规定来看,8月1日起,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上路将迎来“3要4不要”新规,处罚明确,车主注意。
电动车、三轮车上路“3要”
1、要登记上牌
大家有没有发现,电动车管理在变得科学、规范的同时,各种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在,所有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电动三轮车、四轮车都必须登记上牌后才可以上路行驶,未按规定登记上牌,被查获将处以50-200元罚款。
2、要佩戴安全头盔
头盔就是“保命符”,这句话在无数血淋淋的事故中得到了验证。电动车结构简单,安全系数本身较低,所以,无论是骑乘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还是电动三轮车,都必须按规定佩戴头盔,违反规定将处以20-50元罚款。
3、驾驶机动车要有驾照
电动车属性不同,上路条件也不一样。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不需要驾照,而机动车类型的电动车,上路必须有驾驶证。
比如,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都属于机动车范畴,上路分别需要F证、E证、D证。当然,电轻摩对驾驶证的要求最为入门,持有D证E证也能骑,同样,电动摩托车,持有D证也能骑。
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上路“4不要”新规
1、不要违规载人
电动车的种类较多,不同的车型载人标准也不一样。根据规定,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岁以下儿童,且需要使用安全座椅;电动摩托车可以载一名成人,电动轻便摩托车和载货的电三轮禁止载人,违规将处以20-50元罚款。
在实际执法中,交警发现不少家长用电动车接送多名儿童上下学,有的甚至一辆车挤了3个孩子,这种行为极其危险。对于多孩家庭,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分批次接送,切勿拿孩子的生命安全来冒险。
2、不要超标非标上路
超标、非标电动车是指重量超过55kg、最高时速超过25km/h、电机功率超过400W等不符合新国标技术规范的电动车。这些电动车的性能接近摩托车,但是却未列入机动车产品目录公告,因此上路需要悬挂临时号牌。
6月底,全国多地非标电动车过渡期结束,临时号牌全面失效,从7月1日起禁止上路。针对这类非标车辆,近期多地交警部门正在严查。根据之前发布的相关通告,非标电动车违规上路行驶,被交警查获将依法扣车、罚款处理。
3、不要改装加装
电动车改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行为:解除限速装置、加大电池容量、加装遮阳伞或挡风被等。这些改装看似提升了便利性,实则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
以解除限速为例,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速度可达40-50km/h,速度看似提升了不少,但制动系统不匹配,上路安全隐患无穷,极易导致交通事故。近期多地交警严查电动车改装、加装行为,擅自改装电动车的,除责令恢复原状外,还将处以100-300元罚款。
4、不要酒驾醉驾
喝酒后骑电动车回家,这是一部分车主心存侥幸的做法。对于电动车酒驾,很多人一直存在认知误区,觉得喝酒骑车不算酒驾。事实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任何车辆都属于违法行为,只是处罚不同罢了。
喝酒骑电动自行车,一般处以50元罚款,酒后驾驶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上路,处罚标准与小汽车一致:酒精含量20-80mg/100ml: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2000元罚款,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驾,除了吊销驾驶证外,严重的还将刑事拘留,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现在各种电子监控大量普及,针对电动车违法的执法手段也不断升级,除了传统的路面检查外,还使用电子监控、无人机、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严查各种道路违法违规行为。有的地方,电动车法行为将被录入交通违法系统,记入诚信档案,为了避免被罚,大家上路还是要多加小心。对于电动车违法全链条整治,大家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