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销量拿第一,理想价格被腰斩,小米蔚来退居后排

凌晨三点的展厅比我案发现场还安静。剥离掉白天的销售喧嚣,只剩下灯光下排列齐整的电动车——每一辆都像嫌疑人该有的样子,漠然等着被选中。要不是身边还站着个被打了鸡血的小米体验官,我差点忘了这是看车,不是看案子。

如果让你站在我身旁,问一嘴:“新势力哪家强?”恐怕你脱口而出的,都是那些热搜常客——小米、蔚来、小鹏、理想、问界。毕竟国产“新势力排行榜”的构成逻辑已经被他们的营销部门反复刷洗过,每天轮流上演“最强、最贵、最智能”论战,恨不得让你奶奶都能对着电视喊出“蔚小理”四字。

可案子,总有反转。从我这些年和证据打交道的经验看,表象太热的地方,往往藏着温度低到可以冻死结果的真相。

数据,是破案的利器。别的不说,2025年8月新势力销量榜单实打实地甩在你面前:

零跑:月销5.7万辆, 连续拿下新势力第一。

蔚小理、问界、小米,通通往后排。

你要是只看新闻头条、只听发布会激情澎湃,绝对猜不到。而零跑这家伙,偏偏“低调到没人知道老板是谁”,也没什么营销话术,偶尔露个面都懒得喊口号,仿佛这个行业除了卖车其他都和它无关。

你说意外吗?其实如果看惯了案卷材料,这种结局反而顺理成章。

从技术流程复盘——零跑最早造的车,配得上“老头乐”三个字。零跑S01、T03,市场定位甚至连“造车新势力”称号都沾不上边。做法和刑警摸底调查有点像,不走主路,为了入局先混个脸熟。可别看没高调,早期这些年,零跑其实更像是在给自己打基础:渠道、成本、供应链,技术一步步磨出来,关键点还在于坚持“全自研三电系统”,死磕到底。

零跑销量拿第一,理想价格被腰斩,小米蔚来退居后排-有驾

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2024年Q4,零跑用一招“半价理想”杀入主战场。同级配置,割理想的价格一半——你没听到多贴脸的广告语,没有明星站台,也没有老板亲自上直播间讲哭。唯一的证据,就是越来越满的交付数据。

我们行里有句老话:案子都怕比,产品同样怕比。

理想主打大沙发、冰箱彩电,那些“舒适型谎言”把一部分用户包装得像电视购物观众。零跑则给你同样的体验,价格却只烧掉一半钱包,甚至还能便宜出个二手房的首付。你不心动吗?对普通人来说,情怀什么的纯属奢侈品,性价比永远是刑事案件里最无情的动机。

零跑销量拿第一,理想价格被腰斩,小米蔚来退居后排-有驾
零跑销量拿第一,理想价格被腰斩,小米蔚来退居后排-有驾
零跑销量拿第一,理想价格被腰斩,小米蔚来退居后排-有驾

零跑早期亏本卖车,有人说是搏命没底线。但经常处理案子的人都明白,有时候撒饵钓鱼,代价本身就是一种证据——只要咬钩的人越来越多,鱼塘早晚轮到你收割。果不其然,2025年半年报一晒,盈利3300万,已成为第三家“挣钱的新势力”。

现场氛围就像刚分尸查出DNA结果,真相铺在桌上,谁还继续坚持“大订小订”那点热闹?

但这里不吹牛,不贩卖道德优越感,也不奉零跑为救世主。从我的观察团来看,这行的套路和命案现场差不多:声量大,不代表作案成功;证据多,才有真结果。蔚来、小鹏、理想、问界、小米这些品牌,不缺设计、不缺技术,不缺讲故事的能力。可在消费市场,最后拼到白刃见红的,往往就是那一点点“性价比”和“务实”。

一个冷笑话是,我身边做新势力大数据的朋友,几乎从来不去看发布会。对他们而言,“老板是谁”不重要,跑分才是硬道理。销量数据就是法医鉴定报告,吹多少天新闻不如一天交付。相比之下零跑的低调甚至像是案发现场里躲在角落的死者——没有任何光环,却狠到足以决定案子的最终走向。

当然,低调有低调的好处,比如不怕被全网群嘲,也不用每天发文澄清某个“智驾失控”视频。代价也显而易见:你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在新闻里读到“零跑CEO语录”,公司年会也未必请得起顶流歌手。但反正车已经卖出去了,销量榜才是唯一的法官。

零跑销量拿第一,理想价格被腰斩,小米蔚来退居后排-有驾

说到底,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流量周期”就像我经手的刑案时间表——热搜来了也会走,大案头条能让你红一分钟,却未必给你判决书。真正决定胜败的,是能否用证据说话。零跑这个案子,暂时已经翻篇,但市场下一轮谁会变得热闹?谁又会装死不炒作?没人能下定论。

你有想过,如果所有的新势力品牌都像零跑一样不炒作、不营销,仅靠“产品力”干仗,现有的排行榜会不会彻底颠覆?还是说,在这个时代,“声音就是力量”,没有噱头反而活不下去?

案子还在继续,你怎么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