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顶不住了?小米yu7溢价下滑,有人原价甚至亏本转单!

黄牛血亏! 小米YU7订单价格大跳水,有人开始倒贴钱卖!

谁能想到,小米YU7刚上市时被黄牛炒到加价2万抢购的订单,现在居然有人宁愿亏本也要甩卖? 短短20天,从“抢到就是赚到”变成“砸手里就血亏”,这场魔幻大戏到底发生了什么?

黄牛顶不住了?小米yu7溢价下滑,有人原价甚至亏本转单!-有驾

二手平台惊现“破发订单”,黄牛连夜跑路

打开闲鱼搜索“小米YU7转让”,满屏都是“原价转”“急出可刀”的帖子。 一个标注“2026年3月提车”的标准版订单,标价直接比原车价便宜5000元;另一个加价2000元转让10周提车订单的卖家吐槽:“挂一周了没人问,再等下去税都要多交几万! ”

这和一个月前的疯狂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交付周期1-5周的Max版订单被黄牛炒到2万元溢价,甚至有职业倒爷放话:“这车闭眼囤,稳赚不赔! ”

购置税新政成“价格杀手”

让黄牛集体崩溃的导火索,是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能源车购置税新政。 届时购车只能享受减半征税(最高省1.5万),而今年内提车仍可全额免税。 以YU7标准版25.35万元计算,明年上牌至少多花1.2万元。

这直接判了长周期订单“死刑”。 一位改了三次配置的准车主算账:“我3月订的SU7改YU7,现在排到明年2月提车。 如果等到期,车价+税要比现在贵3万,还不如现在亏5000转单! ”

试驾浇灭冲动:方向盘歪、音响糊?

更让市场降温的是实车体验落差。 杭州的陈先生试驾后当场退订:“都说操控比SU7强,可这5米长的SUV过弯侧倾明显,方向盘还微微偏右! ”另有用户吐槽音响“低音糊成一片”,远不如宣传的影院级效果。

这类反馈在社交平台激增。 某汽车垂类社区统计,YU7锁单用户中未试驾比例超40%,远高于行业20%的平均值。 如今首批试驾车到店,冲动消费的泡沫被戳破。

黄牛的“灰色操作”反噬自己

为了炒订单,黄牛曾用尽手段:伪造结婚证过户、编造亲属关系、甚至提供“一条龙”洗号服务。 但这些操作现在成了负担——某倒爷手头压着8个长周期订单,每个收购价4000元,如今只能3000元甩卖:“光造假证就花了上千,这波血亏! ”

小米的交付规则也加剧了踩踏。 由于禁止订单更名,黄牛必须找到接盘侠才能过户,否则面临定金损失。 而随着政策节点逼近,接盘者越来越少。

产能困局:等车40周,谁还愿接盘?

小米的产能现状让等待变得煎熬。 北京工厂一期产能仅15万辆/年,还要分给SU7;二期工厂刚投产,但24万积压订单仍需消化到2027年初。 小红书用户@爱哼度晒出订单截图:“改配YU7后排到40周交付,等提到车黄花菜都凉了! ”

这种焦虑蔓延到整个市场。 二手平台上,55周以上交付的订单几乎全数“破发”,而8周内的订单溢价也缩水到3000元以内。 一位车贩子直言:“现在只敢收4周内现车订单,其他的都是雷! ”

SU7车主成转单主力,恶性循环开启

值得玩味的是,当前甩卖最狠的反而不是黄牛,而是SU7“老粉”。 由于小米允许SU7未交付用户改配YU7,大量等待SU7超过3个月的车主转向YU7,结果陷入更长的交付周期。

这批用户原本品牌忠诚度最高,如今却成了转单急先锋。 某SU7转单群公告写着:“25.35万标准版+选装包,原价转! 再等下去购置税新政来了更亏! ”

二手车商集体观望:谁敢收?

就连专业车商也对YU7订单敬而远之。 上海二手车商老赵透露:“上周有人想1万打包卖我5个订单,我直接拒了——谁知道明年政策会不会再变? 真车到了万一口碑崩盘呢? ”

这种顾虑不无道理。 小米SU7的二手车价已出现松动:选配后27万的后驱长续航版,三四个月车龄只能卖21.5万;一年车龄的入门版更是跌到18万。 前车之鉴当前,谁敢赌YU7的残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