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过渡技术呢?“超级混动“即将上市,增程直接进化成终极形
说好的过渡技术呢?这个命题正在被重新书写。曾几何时,增程被视作“权宜之计”,是纯电时代全面降临前的临时踏板。但现实总是比预测更戏剧化。如今,越来越多车企不约而同地将增程车型推向战略中心。小鹏,曾以纯电为信仰,如今转身拥抱增程,年底即将推出全新产品;零跑、阿维塔也凭借增程版本实现销量逆转。理想和问界更是靠增程技术站稳高端市场,甚至开始与传统豪华品牌正面竞争。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过渡”反而成了“主流”?
答案藏在用户真实的焦虑里。高端纯电,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25万以上的纯电市场,除了特斯拉和小米SU7等少数产品,真正能稳定走量的车型寥寥无几。更多车型在月销几千台的边缘挣扎。消费者用订单投票,他们害怕续航打折,担心充电排隊,无法接受高价买来的车在长途场景中“突然断电”。这种焦虑,不是参数表上的800V或700公里续航能够轻易化解的。哪怕一年只遇到一次充电窘境,也足以动摇信心。
而增程提供了某种“安全感”。它不要求用户彻底改变用车习惯。不需要精确计算续航、不需要提前规划充电路线。想走就走,没电加油。这种自由感,恰恰是当前纯电无法给予的。零跑就是一个鲜活例子——推出增程后,销量从低迷迅速反弹,甚至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阿维塔06、07增程版上市后,月销稳稳站上万辆。市场反馈再清晰不过:用户愿意为“无焦虑”体验买单。
更关键的是,增程的技术天花板,远比想象中高。即便未来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它依然可能占据一席之地。原因很简单:成本。一块能实现千公里续航的140度固态电池,成本可能超过20万元。但如果将它拆解为60度电池+高效增程系统,成本可控、体验相似——日常用电、长途用油。没有续航缩水,没有补能焦虑。这才是更符合大众市场的方案。
而眼下,智己即将推出的“超级增程”系统,进一步模糊了纯电与增程的界限。66度大电池、CLTC续航超400公里、15分钟补能310公里……这些数据已经接近纯电体验。它用实力回应了质疑:增程不是“落后技术”,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纯电进化”。它甚至在某些场景下比纯电更实用、更友好。
所以你看。技术路线的争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用户要的不是最纯粹的技术,而是最安心的体验。增程之所以能“反客为主”,正是因为它在这个时代更好地回应了人们的真实需求——它不试图教育用户,而是选择理解用户。当行业还在争论“谁才是未来”的时候,市场早已悄悄做出了选择。而那个选择,恰恰是我们曾经认为的“过渡方案”。这或许就是技术创新最有趣的地方:它从不按照写好的剧本演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