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的成都国际车展上,诺马迪森重卡越野房车展位格外吸睛,“撼路者Q”凭借出众实力,成功跻身众人瞩目的“明星阵营”。这款车的高关注度,一方面源于乌尼莫克底盘自带的“明星效应”,圈粉无数。另一方面,它作为今年专为跨洲际穿越打造的定制款轻量化重卡越野房车,以精准的定位打动了众多有独特需求的越野房车爱好者。
不少朋友私信留言想详细了解一些这辆“撼路者Q”的独特之处,众所周知,重卡越野房车的减重之路向来充满技术挑战,既要兼顾越野性能的硬核需求,又不能牺牲生活配置的实用性,这让轻量化成为行业内公认的难题。近几年,虽有不少厂商纷纷投身这一领域尝试突破,但能在蓝牌重卡4×4底盘基础上,将整车重量控制在8吨左右的量产车型,依旧寥寥无几,堪称 “凤毛麟角”。而咱们的 “撼路者 Q”,不仅实现了跨洲际穿越的全场景功能需求,车内生活设备毫不缩减,还将整车重量控制在8.29 吨,这样的成绩已然十分难得。下面,就满足各位的好奇心,为大家逐一揭开它实现“轻量化与实用性双赢”的秘密。
“撼路者Q”依旧选用的是国六B版UNIMOG 4023 4×4底盘改造(定制化客户也能选择UNIMOG 5023 4×4底盘),这款底盘也是大家的老相识了,具体的功能性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次减重核心其实不是底盘,而且后部生活舱的箱体极其生活设备。为什么非要这么跟重量过不去呢?这其实是车辆越重,在通过一些复杂路况时会提升通过难度。反之,车身越轻,通过性就越好。况且减重后还能有效降低车辆的重心,在走一些倾斜的坡路时,车身会更稳定,不容易倾斜。同时,降低了载重负荷对发动机、刹车以及悬挂系统的负担也相应减小,不仅省油还能延长车辆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一举多得。
撼路者Q”的箱体设计和材料应用打破了传统设计思路,箱体为多层复合材料外加保温层设计思路。首先,箱体外层为双层轻质的德国朗仕碳纤维玻纤混合编织复合板材与PMI板(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板材)的复合结构,在保证箱体有符合极限穿越场景使用的强度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箱体整体重量,承载生活舱的副梁也更换为钛合金材质,以上这些重量的降低足以给车辆整体应用性能带来不小的提升。
前面提到了箱体以及副梁材质的革新,其实四条轮胎的轮毂在定制选项中也有替换方案的,可以选择铝合金轮毂及钛合金紧固件。可别小看了这几个轮毂,一个重卡的钢轮毂其重量可能接近五六十公斤,而同样尺寸的铝合金轮毂,其重量可能只有它的一半。
套铝合金轮毂可不普通,玩越野的朋友能看出这套铝合金轮毂的特殊之处。这套轮毂具有胎皮快拆功能,更换轮胎时可以直接卸下盖板就能拆换轮胎。4条轮胎依旧保留了原车自动充放气系统功能,在车辆穿越应对复杂路况时能得心应手一些。还有一点是,这套轮毂还有一定程度的防脱圈功能,这样配合自动充放气系统降低胎压行驶时会更安心。
为了在防护性能与减重需求间找到最佳平衡,“撼路者 Q”在前后杠的材质选择上同样暗藏轻量化巧思。前防撞梁与下护板均采用轻质且坚固的钛合金打造,后护杠也选用了圆形结构的钛合金材质。这种材质升级不仅能像传统钢制材料一样,为车辆在野外穿越时抵御砂石撞击、底盘磕碰,筑牢防护防线,还在重量上实现了“减负”,进一步助力整车轻量化目标的达成,让硬核防护与轻盈出行二者兼得。
各位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撼路者Q”在车辆前后端安装了12500LBS 24V(前)/18500LBS 24V(后)的电动绞盘,前后双绞盘的配置也让车辆在洲际穿越遇到陷车、陡坡救援等特殊情况时,不再受限于单绞盘的固定位置。不论是向前牵引脱困,还是向后调整姿态,操作都更加灵活便捷,为野外复杂场景下的行车安全再添一份硬核保障。
对于“撼路者Q”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认识?是不是愈发好奇这辆轻量化革命的技术先行者到底还有哪些改变?感兴趣的话就关注我,后面咱们再继续揭密“撼路者Q”这辆轻量化重卡越野房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