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计划对我国汽车等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比亚迪出口受阻增速压力显现,同时调低2025销量目标释放自我减压信号

刚拧开车门,迎面而来那股新车味还没散尽,就听到同行邻座老修理工老赵说:你看,比亚迪这次真得压力山大了,没得路走了。我心里一突——他这话都能从哪儿猜出来?细想也挺有逻辑,从数据到市场情绪都在变。

像今年的出口,估算上,整体提速在20%到30%(体感估算,样本少),但比亚迪的出口占比的确逐渐变大。去年,海外市场贡献比大概20%,今年大概快到30%了,尤其是墨西哥市场,月均出货8000多台(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这是不是个新兴的机会?巴西也不错,但墨西哥给人一种啃得动的感觉。可偏偏,这个地方要出大事了——关税升级的风声传得贼快。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墨西哥的关税从估算之前的10%飙到50%(不确定,但差不多这个程度,没有官方确认,但行业反应好像都在这样预估)。你要说,这么高的关税,谁能不犹豫?这就等于把利润切了一半给关税当代理费。而我们出口到那里,成本马上飙升——假设之前每台车的利润只有2万(包括材料、工时、运费),现在可能剩不到一半。

墨西哥计划对我国汽车等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比亚迪出口受阻增速压力显现,同时调低2025销量目标释放自我减压信号-有驾

这让我陷入沉思——比亚迪今年出口增速快,原因之一是去年价格趴在低位,价格战打得很烈。敌人把门关死了一半,还怎么继续冲?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能卖的减半,又何必再拼命降价?

对比:同价位的合资车的实操差别,就像我试过几次开日系紧凑车,油门响应和悬挂调校都偏软,跟比亚迪这种一踩就有强烈反应的纯电车不同。反应速度、操控感受、客户感知差出一大截。你会发现,差别不仅仅在配件上,还在研发思路——日本车更倾向于稳扎稳打,而比亚迪是快打快赢。但这种快打快赢,是不是要付出隐形的质量/耐用成本?我对比过几台,灯光、空调调校有点投机取巧的感觉,就是为了省成本。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比亚迪的自我降压究竟是不是一种策略?还是纯粹被逼无奈?我觉得可能二者皆有,但后面理由更复杂——毕竟,销量目标一降,意味着市场预期变低,压力也就相应缓一缓。是不是意味着,明年市场要冷静一段时间?有点像先抑后扬的节奏。

再问一句:你觉得时代背景下,车企自降销量目标,是真自我调节,还是一种示弱?

墨西哥计划对我国汽车等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比亚迪出口受阻增速压力显现,同时调低2025销量目标释放自我减压信号-有驾

我打个比方:就像我们每个人,突然决定从拼命跑变成稳一稳,心里可能就是想休息一下,特别是要面对‘市场’的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比亚迪就像那个跑步的运动员,不想再拼速度拼到崩溃,只想收一收,再看。

而且,资本市场对价格战其实也越来越敏感。你看马斯克,不也是在拼科技和智能?比亚迪要是能从价格战跳出来,转向科技与智能化——我猜,能拿到更高的估值,也能告别低价标签。

光说科技变脸亮了,真要做到高端,还差点意思。我觉得,像比亚迪这种体量的企业,突破单纯靠价格拉销量的牢笼,可能得用科技点亮未来。仰望、腾势那些不是一味降价,而是在探索高端——这才是长远的路。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会不会,比亚迪其实在故意降低销量预期,是为了让自己轻装上阵,待市场心态平复一些再豪冲?(这段没细想过,猜测而已)但这个预案好像也挺合理。

墨西哥计划对我国汽车等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比亚迪出口受阻增速压力显现,同时调低2025销量目标释放自我减压信号-有驾

有趣的是,很多同行调高目标,反而让比亚迪调低,是不是还暗示话语权在它手里?像金九银十的旺季,销量目标一降低,价格就能稳住点,利润也好收一些。就像我跟一个朋友说,调低目标其实是一种‘长远’的策略,否则你卖得快透支了未来。

之所以想说这,不只是因为表面上的价格战,不少车企都在自我调节——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马路上那天一个开上豪车的朋友跟我说:去年我还说,买贵点,少点麻烦。今年估计要看量,别指望啥利润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心态真有点微妙。

说到这,我还想问各种:面对这种市场环境,你觉得未来的汽车,可能会变成什么样?是不是会像手机那样从硬件向软件转变,或者像PC一样走向更高端?

这也让我想到,调低销量目标或许还能帮比亚迪收拾一些内心的碎碎念。毕竟,不是一架飞机,几个目标都要稳住,才不会在市场起伏时摔个四脚朝天。

墨西哥计划对我国汽车等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比亚迪出口受阻增速压力显现,同时调低2025销量目标释放自我减压信号-有驾

临场小计算:如果销量降到一百万辆,假设每辆车平均毛利润1.2万元(考虑到高端车型多一点),这意味着全年毛利润大概12亿——之前那个以成本算是什么意思?若关税升到50%,成本可能从2000元/辆变成3000元/辆左右。这点差异比我们想象得大。

这让我忽然想到:比亚迪的供应链,像我跟供应商聊的,原材料涨价后,现有的订单是不是都提前锁定?还是得跑几个供应商压价?我猜,基于两个供货链管理的差异:一部分还在利用存货压价,另一部分则被逼着涨价。

(这段先按下不表)虽然短期内压力很大,倒逼企业调整策略,但长远看,是不是让企业变得更强壮一些?还是会出现瓶颈?

我也会想:平常时候,一辆车在多少的心跳值上才能稳步跑?比亚迪如今跑得挺快,到了某个点会不会烧不动了?这,也许是我要下次再深究的东西吧。

墨西哥计划对我国汽车等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比亚迪出口受阻增速压力显现,同时调低2025销量目标释放自我减压信号-有驾

这场关税风波还会持续多久?比亚迪会不会草木皆兵?我猜,恐怕还得看下一步会不会突然反转——或者,谁先在科技上搞新意思。毕竟,那个新’鲜’点儿才是吸引资本和用户的关键。

你觉得呢?在这个都在变的时代,汽车究竟还会朝哪个方向走?或许,最细微的变化,比如一辆普通家用车的隔音处理、底盘过滤尘埃的细节,就能透露未来的趋势——这点细节,你有没有留意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