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

“25.98万起,买一辆本田纯电SUV,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最近在车友群里炸开了锅。有人吐槽:“这价格都能买特斯拉Model Y了,本田哪来的自信?”也有人反驳:“看看这车的配置,比Model Y还猛!”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款本田S7——它究竟是价格虚高,还是物超所值?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一、定价25.98万,本田这次“放大招”了?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先看看本田S7的“硬货清单”:89.8度宁德时代大电池、双电机四驱4.6秒破百、15层防护的“装甲级”电池包,甚至用上了造潜水艇的同款钢材。这些配置单拎出来,放在30万级纯电车里绝对算“顶配玩家”。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举个直观的例子——电池包。本田S7的电池外壳用上了1.2万吨压力一体压铸的铝壳,相当于用造飞机的工艺保护电池。更绝的是,电池分成13个独立模组,哪个坏了换哪个,维修成本直接砍掉八成。反观某些新势力品牌,电池一坏就得整个更换,车主钱包瞬间“大出血”。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再比如车身安全。本田S7的车架用了25%的1500MPa热成型钢,这强度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能扛住两头非洲象的重量。就连A柱都搞了五层结构,简直是“钢筋铁骨”。有网友调侃:“这车要是撞了,对方车烂了,它可能连漆都不掉。”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二、正面硬刚Model Y,谁才是“性价比之王”?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很多人拿本田S7和特斯拉Model Y比,毕竟两车尺寸相近,价格也重叠。但仔细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动力上,Model Y双电机版零百加速4.3秒,本田S7双电机版4.6秒,看似特斯拉略胜一筹。但本田S7的电机全用联合电子品牌,前后功率分配更均衡;而Model Y为了省成本,前后电机品牌混用,急加速时容易“脚软”。有试驾过的车主反馈:“Model Y踩到底像被踹了一脚,S7则是越踩越有劲,像开燃油性能车。”

本田S7上市,尺寸接近Model Y,起售价25.98万元,你觉得贵吗?-有驾

续航上,两车都标称600公里左右,但本田S7在零下30度还能保住90%电量,Model Y到了冬天直接“打七折”。北方网友实测:“零下20度开暖风,Model Y续航掉到300公里,S7还能跑500公里,简直是‘抗冻王者’。”

智能化方面,Model Y的自动驾驶确实强,但得额外花3万多选装。本田S7全系标配L2+辅助驾驶,车道保持、自动跟车一应俱全。更贴心的是,它的流媒体后视镜能直接显示导航信息,不用扭头看中控屏。一位宝妈车主点赞:“带娃出门手忙脚乱,这功能救了我无数次!

三、消费者吵翻了:有人说贵,有人连夜下单

价格公布当天,评论区直接“分裂”。

“贵派”代表李哥吐槽:“国产车卷到15万了,本田还敢卖26万?你看隔壁丰田铂智3X才14万,还带激光雷达!”但立马有人反驳:“丰田那车电池才50多度,续航打五折,本田S7的电池够它充两次!

另一边,“真香党”王姐已经提车:“以前开某新势力,冬天续航焦虑到不敢开空调。现在S7充满电从北京跑到济南,中间不用补能,服务区充电桩排队?关我啥事!”还有技术宅小张算了一笔账:“这车电池能用8年保底,折算每天成本不到90块,比油车省一半!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Model Y老车主开始“倒戈”。陈先生把开了两年的Model Y卖了换S7,理由很实在:“特斯拉内饰像毛坯房,S7的BOSE音响、座椅通风按摩全配上,这才叫享受!

四、本田的“阳谋”:不做爆款,但要立标杆

其实本田心里门儿清:在国产新势力“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围攻下,S7很难成为销量冠军。但它压根没想走“以价换量”的老路,而是憋着大招——用极致的安全和耐用性,重新定义电动车价值。

看看它的研发过程:四年时间,两次冬测、两次夏测,连轮胎都重新开发。对比某些新势力“9个月造车,上市再改BUG”,本田简直像个“强迫症患者”。一位工程师透露:“我们测试时把车开到新疆吐鲁番,地表70度高温连续暴晒一周,电池照样稳如老狗。”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策略,反而打动了一批务实派。家住东北的赵叔直言:“我们这儿冬天零下30度,买车就图个靠谱。新势力?我可不想大冷天被扔路上!

结语:贵不贵,市场说了算

说到底,本田S7的定价像一面镜子:有人觉得它照出了合资品牌的傲慢,有人却从中看到了诚意。在电动车“拼参数”“比屏幕”的时代,它选择死磕安全、续航和耐用性——这或许不够“性感”,但对真正懂车的人来说,这才是电动车的“基本功”。

最后灵魂一问:如果一辆车能让你安心开十年,不用操心电池衰减、碰撞风险,25.98万起,你觉得贵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