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乍起:理想 i8 碰撞测试引发争议

在汽车行业的舞台上,每一次新品发布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秀,而最近理想汽车推出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 的发布会,更是因为一场碰撞测试视频掀起了惊涛骇浪。

风波乍起:理想 i8 碰撞测试引发争议-有驾

7 月 29 日晚,理想汽车为了凸显理想 i8 卓越的被动安全性能,在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震撼的重卡连环测试视频。视频中,理想 i8 先是与一辆重达 8 吨的乘龙卡车正面硬刚,两车以 50km/h 的速度猛烈对撞,紧接着,另一辆卡车又从侧面突袭同一台 i8。理想 i8 在正面对撞(100 公里 / 小时)、侧面碰撞重卡测试后,A 柱、B 柱、C 柱、门梁均无变形,9 个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各项指标表现优异。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乘龙卡车在碰撞中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出现明显的分割,驾驶室几乎倒在理想 i8 车型的前车窗上。这一画面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风波乍起:理想 i8 碰撞测试引发争议-有驾

网友们在惊叹理想 i8 “强硬” 表现的同时,也对乘龙卡车的 “脆弱” 提出诸多质疑。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理想最初发布的视频中,碰撞的乘龙卡车方向盘并未打码,品牌标识清晰可见,而在后续理想官方抖音更新的碰撞视频里,该重卡的车标已被打上马赛克,这一操作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大众的猜疑。大量用户涌入乘龙卡车官方账号,留言质疑其产品安全性,一场关于汽车安全性能的大讨论就此展开。面对网友的质疑,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回复网友表示法务部门正在处理中,并直言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么样” 。至此,理想 i8 碰撞测试事件正式拉开了风波的序幕,也让理想汽车和乘龙卡车双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风波乍起:理想 i8 碰撞测试引发争议-有驾

乘龙反击:侵权指控与真相探寻

面对理想汽车这场看似 “惊艳” 的碰撞测试,乘龙卡车自然不会坐视不理。7 月 31 日晚,东风柳汽作为乘龙卡车的母公司,迅速发布了关于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 ,正式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

在这份声明中,东风柳汽言辞犀利地指出,理想汽车在 2025 年 7 月 29 日发布与乘龙卡车正面碰撞视频的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其行为远远超过了正常商业竞争的范畴,严重误导和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对东风柳汽的品牌及商业名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 。

乘龙卡车对理想汽车测试真实性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要点。首先,场景脱离实际。理想汽车的测试中,卡车处于空载状态,而在真实的运营场景里,卡车通常都是满载运行,载重可达数吨。空载状态下的碰撞结果,根本无法反映出卡车在实际运营中的真实安全性。这就好比让一个运动员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高强度比赛,其表现肯定不能代表他正常的竞技水平。

其次,未公开关键参数。理想汽车并未说明测试车辆是否经过改装,比如驾驶室锁止装置是否解除,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等,同时也未公开车速、场地条件等场景环境的详细参数,这就导致测试结果存在人为操控的极大可能。乘龙卡车经销商李先生分析,视频中使用的是乘龙卡车 6.8 米轻型卡车,正常情况下驾驶室后方有锁止连接装置,他推测驾驶室可能被人为处理过,没有锁止才会出现视频中的异常倾斜现象。

此外,乘龙卡车还强调,理想汽车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的正常碰撞结果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不仅贬低了乘龙卡车的品牌形象,还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安全隐患。 乘龙卡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产品安全,其车辆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与安全检测,并且通过了 ECE 联合国欧洲政协经济委员会第 29 项商用车安全法规认证 ,完全能够满足世界级的安全性能要求,绝非视频中所展示的那般不堪一击。 乘龙卡车的反击,让理想汽车碰撞测试背后的诸多疑点浮出水面,也让这场风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理想回应:专业背书与态度表达

在乘龙卡车强势反击,将理想汽车置于舆论漩涡中心之时,理想汽车也迅速做出了回应,试图化解这场信任危机。

8 月 1 日,理想汽车发表声明,称理想 i8 和卡车撞击的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 ,并且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并未进行任何指定。理想汽车强调,i8 共经历两次撞击,第一次与约 8 吨卡车正面对撞产生超过 100 吨载荷的瞬态撞击力,第二次约 8 吨卡车侧撞产生超过 80 吨载荷的瞬态撞击力,在如此高强度的撞击下,i8 的 A 柱、B 柱、C 柱、门梁均无变形,9 个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以此证明其测试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

为了进一步增强说服力,理想汽车还详细阐述了理想 i8 的开发标准。在车辆开发阶段,理想 i8 按照满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C - NCAP 24 版规程五星标准,以及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 C - IASI 23 版规程 G + G + G + A 标准开发,并且涵盖 100 项测试工况,其中就包括钻卡、卡车夹击等极限场景 。在此之前,理想汽车的全系车型均获评中保研测试最高评价等级,这无疑为理想 i8 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有力的背书 。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更是公开提议,“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 产品线负责人也积极响应,表示 “可以啊,直播都行”,展现出一副底气十足、不怕检验的姿态 。

然而,理想汽车的回应与提议,并没有完全平息这场风波。乘龙卡车方面对于理想汽车的说法并不买账,其研发院车身开发部张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乘龙对此次测试全程不知情,相关车辆由理想与测试机构对接 。他还透露,乘龙过往测试均按法规进行,从未参与跨品牌碰撞测试,并且在卡车接力赛等剧烈赛事中多次夺冠,言外之意是乘龙卡车的质量和安全性无需置疑。在这场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双方各执一词,公众也越发困惑,究竟谁才是这场风波中的 “真相守护者”,这场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的 “碰撞风云” 又将何去何从呢?

理想 MEGA:外形争议与销量起伏

如果说理想 i8 碰撞测试事件是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技术较量,那么理想 MEGA 自上市以来所经历的,则是一场围绕外形设计与市场接受度的漫长 “战役”。

今年 3 月 1 日,理想汽车旗下首款纯电 MPV——MEGA 正式上市,这款车承载着理想汽车开拓新市场的厚望,被 CEO 李想寄予成为下一个爆品、登顶 50 万元以上市场销量榜首的期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发布会当天,网络上就掀起了对 MEGA 外形的大规模吐槽,因其独特的造型,被网友调侃为 “灵车”“棺材车”,各种恶搞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

这些负面舆论如同汹涌的潮水,迅速对 MEGA 的销量产生了巨大冲击。据媒体报道,上市 72 小时,MEGA 的大定订单约 3218 辆,而退订量却高达 10297 辆 ,如此惊人的退订数据,无疑给理想汽车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其股价在随后的日子里持续走低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这一局面无疑让理想汽车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也让 MEGA 这款新车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理想汽车并未坐以待毙。一方面,理想汽车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对恶意 P 图、发布侮辱性信息的用户和平台发出投诉通知函,要求删除侵权内容,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也在产品层面不断优化升级,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的认可度。

今年,理想推出的 MEGA 智驾焕新版,对智驾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将英伟达双 Orin - X 芯片换成单 Thor - U 芯片,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支持最新的 VLM/VLA 大模型,理论上提升了智驾能力 。同时,激光雷达也换装为更小巧的版本,使整体设计更加简洁 。五一期间,MEGA 新增订单突破 5000 台,用实力证明了市场对新版车型的认可 。在 6 月,理想 MEGA 的销量更是跳升至 2140 辆,环比增长超 150%,超过了极氪 009 和小鹏 X9,一举拿下 50 万以上纯电销量第一 。曾经深陷舆论泥沼的理想 MEGA,凭借着产品力的提升和市场策略的调整,终于在这场艰难的 “战役” 中逐渐找回了主动权,实现了从 “全网黑” 到销量回暖的逆袭。

行业反思:竞争与发展的平衡

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之间的这场风波,无疑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深入反思行业竞争与发展的平衡问题。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从理想汽车的碰撞测试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部分车企在竞争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一些激进的手段,甚至不惜以贬低竞争对手为代价来凸显自身产品的优势。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就如同体育比赛中,个别运动员为了夺冠而使用兴奋剂,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成绩上的优势,但却严重违背了体育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最终也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规则的制裁。

那么,车企应如何规范自身的竞争行为呢?首先,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无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还是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车企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坚守的底线。任何试图通过违法违规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其次,要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在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时,应做到真实、客观、准确,不夸大其词,不虚假宣传,更不能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此外,车企还应加强自律,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智能驾驶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要实现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车企需要在技术研发、安全保障、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下功夫。

在技术研发方面,车企应加大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与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发展。例如,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通过不断研发和优化自动驾驶算法,结合高精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现了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决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驾驶体验。

安全保障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车企必须高度重视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安全测试和验证体系,确保智能驾驶技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此外,还要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让用户了解智能驾驶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

用户体验也是智能驾驶时代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关注点。车企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不断优化智能驾驶系统的交互界面和功能设置,使其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同时,还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用户真正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的风波虽然只是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具有深远的意义。希望各大车企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共同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智能的方向迈进。

理性看待,展望未来

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的这场风波,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从理想 i8 碰撞测试引发的争议,到理想 MEGA 的外形风波与销量起伏,这一系列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与产品的较量,更是企业价值观与市场责任感的考验。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面对车企的各种宣传时,应保持理性与冷静,不盲目跟风,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关注产品的实际性能和质量,而不是仅仅被一些噱头和表面现象所吸引。同时,我们也期待汽车行业能够在这场风波中吸取教训,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只有这样,汽车行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安全、智能的汽车产品,引领我们驶向更加美好的出行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