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爆胎应急,安全意识提升是关键!
高速上爆胎了,换轮胎竟然被罚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吵起来了,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应急车道不是用来应急的吗,怎么换个轮胎还被罚,有点说不过去。
数据显示挺吓人的,因为不规范换胎,被罚的还真不少,占了应急车道违规的很大一部分,快有百分之三十了,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以前可能觉得,应急车道就是临时修车的地方,车坏了,停那儿弄弄,反正也叫“应急”,现在不行了,应急车道是生命通道,不是修车的地方,真正的修车点是紧急停车带,这俩概念不一样。
但是吧,紧急停车带也不够用啊,数量太少,隔得又远,想找个能停车的地方都难,车主着急,交警按规定来,这矛盾就出来了。
交警说,爆胎也分情况,要是轮胎都烂了,比如胎肩开了个大口子,或者胎压低到不行,根本没法动了,那才能算紧急情况。
“三件套”必须有,双闪开起来,三角警示牌放好,还得穿上反光背心,少一样都不行,人必须撤到护栏外面,安全第一,这是最重要的。
高速上车速那么快,留给你的反应时间很短,在应急车道上换胎,风险太高了,想想都后怕,有人教了个“土方法”,用路边的车道线来估算距离,大概150米左右,希望能提高点安全意识。
有个姓李的车主,就做得挺好,高速爆胎后,他按照规范操作,靠边停车,设置警示,人员撤离,然后打电话报警,结果就没被罚。
其实法律上对于“紧急情况”的定义,核心是“无法安全移动”,你的证明你的车真的动不了了,警示设施是提醒别人注意安全,不是你免罚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人必须安全撤离。
打电话报备也很重要,告诉指挥中心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好调度,也好在信息屏上提醒其他车辆小心,要是晚上或者雨雾天气,三角牌要放得更远,还得注意避开气流,免得被吹倒。
再说胎压监测,现在车上都有这玩意儿,但也有区别,直接式的准,间接式的差,很多便宜的车用的是间接式的,报警会有延迟,前轮爆胎比后轮更危险,特别是右前轮,想想都可怕。
我之前见过有人穿拖鞋换胎,太危险了,还有人三角牌放得太近,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被交警罚了,交警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有时候程序上有点小问题,也可能导致处罚。
所以记住这“五步法”,挪车,布防,撤离,报备,等救援,反光背心,三角牌,手电筒,胎压表,这些工具都要准备好,备胎也要注意,非全尺寸的备胎速度有限制,不能开太快。
真正紧急的情况,得满足“三真”:真不能动,真有凭证,真让路,比如车轮掉了,轮辋都露出来了,或者传动转向系统坏了,这些才是真正的紧急情况。
现在电子眼那么多,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基本跑不掉,处罚也挺严的,所以想想,占用应急车道,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划不划算。
建议相关部门多做点科普,在服务区搞个教学角,发一些宣传卡,把那些抽象的距离,改成车道线段数,这样更容易理解,也希望交警在执法的时候,能更人性化一点,别动不动就开“神罚单”,毕竟谁也不想出事。
大家都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怎么才能更安全,所以说,安全意识,真的很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