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能跑500公里、轴距2750mm的B级电车,以4.54万的价格摆在面前时,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该清醒了——刘强东这次不是来分蛋糕的,是带着电锯来的。11月11日,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正式定价:租电方案4.99万提车,叠加政府补贴和PLUS会员权益后,最低4.54万就能开走。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北京三环半平米厕所的钱,现在能换一辆带99秒换电、500km续航、B级空间的智能电车。刘强东曾说“不和雷军比营销”,但此刻的价格牌,比任何营销话术都锋利——他不是在和雷军比套路,是直接掀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桌子。
一、价格屠夫的手术刀:4.54万击穿的不只是成本线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10万以下是“老头乐”的天下,想沾“B级车”“长续航”“智能配置”的边,没15万根本别想。但京东偏要打破这个规则——租电4.99万,整车8.99万,PLUS会员叠加补贴后4.54万。这个数字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行业的成本黑箱。
先看横向对比:五菱宏光MINIEV高配版(续航300km,轴距2010mm)指导价5.28万,比亚迪海鸥(续航405km,轴距2500mm)起售价7.38万,哪吒V(续航401km,轴距2420mm)起售价7.49万。而埃安UT Super呢?500km续航(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2750mm轴距(B级车空间)、99秒换电(比加油还快),租电价格比宏光MINIEV还低,整车价和海鸥、哪吒V打平,但配置直接跨级到B级车。这不是“性价比”,是“价格碾压”。
为什么能这么便宜?京东的轻资产模式是关键。传统车企造车要建工厂、铺渠道、养研发团队,成本居高不下;小米造车走“全栈自研”,重资产投入让雷军坦言“压力山大”。但京东不一样:广汽负责整车制造(现成的生产线和品控体系),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方案(成熟的换电技术),京东只负责两件事——用大数据挖用户需求(知道大家想要“便宜大碗”),用线上线下渠道卖车(现成的京东物流、京东门店、PLUS会员体系)。没有工厂重负,没有研发试错成本,三家巨头分摊风险,成本自然降得下来。
更狠的是“电池租用”模式。传统车企卖车是“一锤子买卖”,京东却把汽车变成了“流量入口”:你花4.54万提车,电池按月租(租金约500元/月),相当于“买车送长期消费权”。对用户来说,首付压力骤降;对京东来说,锁定了长期现金流(租金+后续服务)。这招比卖车更毒——它不是在卖产品,是在卖“出行订阅服务”,把汽车从“大件耐用品”变成了“高频消费品”。
二、配置表里的小心机:每个参数都踩在用户的痒点上
单看价格是耍流氓?京东早就想到了。埃安UT Super的配置表,简直是照着用户“购物车清单”写的:续航焦虑?上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500km续航+99秒换电,比加油还快;空间不够用?2750mm轴距(比比亚迪汉EV的2920mm仅短170mm),前排能放平当床(露营、午休都能用);担心智能落后?“广汽华为云车机”(无上限云端算力)+倒车哨兵模式;安全不放心?高强度钢占比超70%(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0%),正面防护框架抗冲击性提升18%,侧面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特斯拉Cybertruck同源技术)。
这些配置不是堆料,是精准狙击用户痛点。比如“99秒换电”,直击新能源车主“续航焦虑+充电慢”的命门——你在充电桩等1小时,UT Super车主喝杯咖啡的功夫已经换完电走人。再比如“前排放平成床”,瞄准的是年轻用户“一车多用”的需求:工作日通勤,周末露营,甚至加班后直接在车里睡一觉,实用性拉满。就连配色都很懂人心:莫奈紫、香榭米,名字自带“小资感”,戳中年轻人“花小钱装大X”的心理。
最妙的是“整备质量超同级300kg”。很多人觉得“车重费电”,但京东反其道而行之——重代表用料足:高强度钢用得多、防护框架扎实,抗冲击性自然强。75km/h的麋鹿测试成绩(同级平均65km/h),宽45mm的轮距,宽10mm的胎宽,这些数据不说教,直接告诉你:“这车开着稳,撞着也安全”。用户要的不是参数,是“安全感”,京东把参数翻译成了“人话”。
三、轻资产的降维打击:刘强东比雷军更懂“流量变现”
雷军造车,走的是“苹果模式”:自研芯片、自建工厂、全栈控制,好处是品控抓得牢,坏处是重资产压身。刘强东造车,走的是“平台模式”:我不生产车,我只是资源的整合者。广汽有制造能力?拿来用。宁德时代有电池技术?拿来用。京东有流量和渠道?直接变现。这种“轻装上阵”,比小米的重资产模式更灵活,也更狠。
营销上的“降维打击”更明显。小米靠发布会、KOL测评、线下体验店造势,京东直接玩“事件营销+流量裂变”:
第一步:“平地惊雷”式官宣。联合广汽、宁德时代发消息,直接上热搜,让行业猜价格(一开始传10-12万,吊足胃口);
第二步:“1元拍卖”制造话题。001号特别版1元起拍,4小时27万人围观,2.3万次出价,最终拍到7819万(虽然最后流拍,但100元保证金就能参与,等于花100万广告费换27万潜在用户);
第三步:刘强东夫妇“流量带货”。刘强东出席互联网大会谈“每周工作1小时”,上新闻联播;章泽天巴黎看展穿70万耳饰,上热搜。两人一个谈“科技未来”,一个晒“豪门生活”,看似不相关,实则都在给京东汽车引流——“京东老板这么牛,他家车能差吗?”
最绝的是“PLUS会员权益”。京东有2.2亿活跃用户,其中PLUS会员超3000万,这些人本身就是“高价值消费者”。租电购车叠加PLUS权益后4.54万,等于给会员发“专属福利”,既提升会员粘性,又用“特权感”刺激非会员开卡。这种“流量-会员-转化”的闭环,比单纯投广告高效10倍。刘强东曾说“不和雷军比营销”,但他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把汽车营销玩成了“社交货币”——你买的不是车,是“京东PLUS会员的身份象征”。
四、行业洗牌的多米诺骨牌:4.54万之后,谁会第一个倒下?
埃安UT Super的价格牌,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整个新能源行业都要跟着震动。
对10万以下市场的“老头乐”们来说,这是致命一击。以前消费者没得选,只能买续航短、空间小的“低速电动车”,现在4.54万能买B级空间、500km续航的智能电车,谁还会看“老头乐”?五菱、哪吒、零跑这些主打10万以下市场的品牌,要么跟着降价(利润空间被压缩),要么推出同级别竞品(研发成本上升),怎么选都是亏。
对10-15万市场的“性价比选手”来说,压力陡增。比亚迪海鸥、奇瑞无界Pro、长安Lumin这些车,原本靠“续航400km+价格7-10万”站稳脚跟,现在埃安UT Super以“500km续航+4.54万起”杀入,等于把它们的“性价比”标签撕了。用户会问:“同样的钱,为什么不买更大、更远、更智能的?”这些品牌要么被迫降价,要么向上突围,但向上有比亚迪海豚、元PLUS等着,两头受气。
对新势力车企来说,这是“降维打击”的预演。蔚来、小鹏、理想还在纠结“30万以上市场怎么卷”,京东已经带着4.54万的车冲进来了。它证明:汽车可以不用“堆料自研”,靠资源整合就能做出高性价比产品;流量可以不用“烧钱买”,靠平台生态和个人IP就能裂变;用户要的不是“品牌信仰”,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种“平台型造车”模式,可能会让更多互联网公司效仿——下一个进场的,会不会是拼多多?
刘强东说“市场博弈,唯新制胜”。这里的“新”,不是新技术,而是新规则:用轻资产打破重资产壁垒,用流量碾压渠道成本,用“低价+精准配置”击中人性弱点(贪便宜、要面子、怕麻烦)。当4.54万的B级电车摆在面前,消费者的“理性”会失效——管它什么品牌,先占了这个便宜再说。
五、给普通人的“出行消费券”,还是给行业的“催命符”?
有人说,京东是在“赔本赚吆喝”,4.54万的价格根本不赚钱。但刘强东要的可能不是“卖车利润”,而是“用户数据”“会员转化”“换电生态”。租电模式锁定长期现金流,换电站未来可以开放给其他品牌(赚电费和服务费),京东汽车APP能变成“出行服务入口”(卖保险、充电、保养)。这辆车,更像京东生态的“流量抓手”——用4.54万的“出行消费券”,把用户拉进自己的商业帝国。
对普通人来说,这未必是坏事。至少我们多了一个选项:不用掏空钱包,也能开上带长续航、大空间、智能配置的电车。但也要警惕“低价套路”:租电模式下,电池所有权不在用户手里,后续租金会不会涨?换电站够不够多?维修保养会不会加价?京东需要用“长期服务”证明,4.54万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靠谱的开始”。
刘强东曾自嘲“在老婆面前没自信”,但此刻,他手里的价格牌比任何自信都管用。4.54万的埃安UT Super,不是结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血战”的开始。雷军睡不着了,比亚迪、特斯拉也该醒醒了——当刘强东带着互联网的流量、平台的资源、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杀进来,新能源汽车的游戏规则,该改写了。
最后问一句:如果你有4.54万,是买半平米厕所,还是开一辆能跑500km的B级电车?答案,或许就是京东给行业的“期中考试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