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
你看现在这新能源车市场,大家都在拼命比加速、比谁的智能系统更“赛博朋克”,简直是“卷”得飞起。
可就在这片热闹劲儿里,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仰望,却带着一身“硬核”的装备,杀入了硬派越野的赛道。
而且,它还不是那种“说说而已”的货色,什么“原地掉头”、“应急浮水”这种听着就让人虎躯一震的黑科技,它都给你备齐了!
咱这帮“老司机”,当然不能光听宣传,直接就得上手试试。
所以,我们被邀请去参加了它的全地形封闭测试。
从那35度的碎石坡,到让人头疼的交叉轴,再到那能淹没一切的水坑,还有那需要勇气和技术的沙漠冲坡,咱可都是实打实地去“蹂躏”了一番。
就为了给你们掰扯清楚,这台号称“中国最贵新能源越野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足。
四电机齐发,力量是否能比肩“陆地巡洋舰”?
聊到越野,你脑子里可能还在想那些“大排量”、“四驱锁”、“低速挡”这些老伙计。
可仰望U8玩的是一套叫“易四方”的技术,简单说就是四个电机独立驱动。
在越野这种讲究“真功夫”的场合,这套系统的好处,简直是显而易见的。
还记得那35度的碎石坡吗?
换了别的传统燃油越野车,那得是小心翼翼地挂上低速四驱,还得时刻担心轮胎打滑,慢悠悠地爬。
可U8呢?
就跟开了挂一样,电机瞬间爆发了880千瓦的总功率,轮胎几乎没怎么打滑,就那么“噌”地一下,稳稳当当登顶了!
这速度,这爆发力,仿佛是《孙子兵法》中“疾如风,徐如林”的“风”字诀,瞬间破阵。
再说说那交叉轴测试,这玩意儿就是考验车轮之间的抓地力,一旦某个轮子悬空了,你就得靠差速锁来“拯救”你。
可U8不一样,它那电控系统,能精准地把动力分配到有抓地力的轮子上,单轮悬空的时候,脱困的速度比那些机械差速锁还要快!
这就像是给每个轮子都装了个“超级大脑”,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休息,让它在复杂地形中如履平川。
不过呢,虽然这“易四方”确实厉害,咱也得实事求是。
在极限攀岩的时候,U8那2.9吨的车重,确实会对悬挂行程造成更大的消耗。
跟那些主打纯机械越野、轻量化设计的车型,比如牧马人,比起来,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毕竟,这体重在那儿摆着呢,想灵活地“跳舞”,还是得看底子。
就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虽然力量无穷,但在某些精巧的场合,也难免显得笨拙。
“浮水模式”:紧急逃生,而非水上漂流
聊到U8,就不能不提那引起广泛讨论的“应急浮水”功能。
官方说能提供30分钟的应急浮水。
我告诉你,当时听到这消息,心里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又好奇又有点小激动。
实测的时候,我们把水深加到了1.2米,车身密封性确实没得说,电机舱一点水都没漏进去,这算是给它点个赞。
而且,在悬浮状态下,还能通过轮胎缓慢转向移动,这画面,说实话,有点科幻,宛如“精卫填海”般在水中艰难前行。
但是!
划重点了,各位!
这玩意儿只能叫“应急”,千万别当真把它当成“船”来开。
首先,官方也说了,这模式只能直线脱困。
一旦水流速度超过1.5米/秒,你就能明显感觉到车身开始偏移,这就像是在水里滑冰,控制不住。
其次,最关键的是,一旦触发了这个模式,你得赶紧返厂去检查密封件!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哪天漏水了,那可就真“凉凉”了。
跟路虎卫士那900毫米的涉水深度比起来,U8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极端安全性,能在特定情况下给你提供一个逃生机会。
但要说它能像“水陆两栖”一样畅游,那还是算了吧。
这就像是你花大价钱买了把瑞士军刀,它能开罐头、能锯木头、还能当螺丝刀用,简直万能。
但你不能指望它去当专业厨师的菜刀,对吧?
就好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U8的“器”在某些方面是利器,但并非万能。
公路上的“大块头”:舒适的代价,灵动的缺失
好了,咱们从那些“泥泞”和“波涛”里出来,来到平坦的铺装路面,U8这台“大家伙”的短板也就开始慢慢显现了。
首先说说它的“云辇-P”智能液压悬挂,这玩意儿是真的不错!
过滤颠簸的效果那是相当的到位,坐在车里,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移动的“沙发”上,路面上的那些小坑小洼,全都被它给“抚平”了。
这让我想起“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豁达,即便是颠簸路面,也能享受一份宁静。
不过,一到了高速过弯,你就能明显感觉到它的侧倾,毕竟2.9吨的车重放在那儿,想让它跟个小轿车一样“贴地飞行”,那不太现实。
而且,转向方面,我个人感觉它的转向虚位比宝马X7这种豪华SUV还要大一些,车尾的跟随性也因为轴距的原因,没有那么“听话”。
这就像是你开着一艘巨轮,想让它瞬间变向,那得提前好久就开始打舵,少了那份“随心所欲”的灵动。
但,在隔音方面,U8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流!
纯电模式下,风噪控制得比奔驰G级还要好,这让我有点意外。
在车里,你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只有一种宁静的氛围,这对于长途驾驶来说,绝对是个加分项。
这让我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在车内世界,可以远离尘嚣。
说到续航,这又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
在越野工况下,它的掉电速度比公路巡航要快上两倍以上!
所以,如果你打算开着它去长途穿越,我建议你还是备着点儿燃油增程器,不然,半路上趴窝了,那可就真“尴尬”了。
毕竟,谁也不想在荒郊野外,看着电量表一脸无奈吧?
这就像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冲刺,往往最考验人的准备。
这“最贵”的价值,是否经得起推敲?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发现,仰望U8这台车,它就像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它有着强大的越野能力,那些“黑科技”确实能让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绝处逢生”。
但同时,它在公路上的表现,又不像那些专门为公路而生的豪华SUV那样“如鱼得水”。
这就像是,你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把瑞士军刀,它能开罐头、能锯木头、还能当螺丝刀用,简直万能。
但你要是想用它来切牛排,那效果肯定不如一把专业的牛排刀。
U8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创新和突破上。
它大胆地将电动化技术与硬派越野结合,并且在一些关键的极限场景下,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性能。
尤其是那个“易四方”技术,对整个越野车领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它如同“春江潮水连海平”,带来了新的气象。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代价”。
高昂的价格,以及在某些方面相对妥协的表现,都让它注定不是一个“大众情人”。
它更像是为那些追求极致、不畏挑战、并且钱包够鼓的消费者量身打造的。
这车,就像是一个“尝鲜者”,或者说是一个“开创者”。
它在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将“硬核”与“科技”完美融合的可能性。
它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我不敢说,但它确实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它就像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勾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说到底,买车这件事,就像是选择人生道路,得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的是能在泥泞中肆意驰骋的“野性”?
还是在城市中优雅穿梭的“温柔”?
U8,它可能两者都有,但又都不是最极致的那一个。
它给了你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让你在不同的人生场景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骑”。
至于它能不能在赛场上“横着走”?
我觉得,在某些特定的“赛道”上,它绝对能让你刮目相看。
但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它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也需要更多的消费者来检验它。
说来说去,还是这车,有意思!
它不完美,但它足够特别。
如果你对这些“黑科技”感兴趣,并且预算充足,不妨亲自去体验一下,看看它能不能点燃你内心深处的“越野情怀”。
毕竟,有时候,一些不寻常的体验,才能带来最深刻的思考,不是吗?
这就像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验过后,自有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