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搅局又升级:这次有了央视背书,大家更懵了
如果你觉得新能源汽车测评已经够荒唐,那你绝对想不到这场由懂车帝和央视联手的智驾“真人秀”现场有多离谱。36款主流新能源车型,扎堆“撞车”,现场比春运还挤热闹。摄像头一开,连行业老大哥都得脱掉“底裤”;网友刷屏:这还嫌不够刺激吗?
先说结论——看完这次测评,不止是我,身边不少人都多了点疑惑,不确定是怕车,还是怕被套路。高速路上你敢松手全自动?我不敢,也不劝你敢。可懂车帝的视频里,一个个场景轮番上场:电动三轮车横穿、前车瞬间消失、假人像鬼魂弹出来,测试难度拉到天花板。数据成了“正义”的化身,台上36辆凯歌高奏,结果30多辆轮流追尾、侧擦,连被吹上天的特斯拉、小鹏都没逃过去。连央视都站台保证公正,“给用户最真实的智驾参考体验”,但你真信了?这事远比你想的复杂。
搞笑的是,细节暴露了门道。消失前车环节,同是比亚迪汉和极氪007两车能跑130码,问界M9、阿维塔11只跳到120码,起点就不是一条线。测试员一紧张,手就对方向盘蠢蠢欲动。现场镜头直接抓拍到操作员人工干预。网友纷纷留言,“人工智能变人工干涉”;有的说,“这一波,水分是加满了”,看热闹还得留个心眼。测评流程只测一遍,没考虑系统的偶发故障和算法自学习,专业性直接打折。还有,没有重复验证和多批次环境,怎么信?节目做得像大片,公信力倒像八点档。
再瞅瞅车企的反应,比娱乐圈还精彩。今年懂车帝自知去年冬测被喷“黑幕”后,干脆拉上央视做护身符,以为高举公正大旗就无懈可击。结果有人热情配合拉流量,有人低调观望;传言余承东直接不让鸿蒙智行参测,“大哥就是有脾气”。没有上榜的诸如比亚迪、吉利等,还是成了测试中的“反派”,刚当完工具人又被公开处刑。测评热搜刷屏,网友玩梗:“撞没撞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给钱剧本改得快。”量化流量、放大情绪,剧本化的测试还缺啥?只差弹幕带货了。
实际上,这轮测评狂欢,最大赢家还是懂车帝。短短一天,视频浏览超5000万,相关话题冲上了微博头条。央视加持,给了老百姓莫名的权威幻觉。但理智点看,场景不统一、操作员干预、只测一遍的流程、样本小如针眼,结论顶多算参考,真让人给自家钱包做主?车企们嘴上不承认,心里怕流量反噬;网友看得起劲,哪怕身为当事人,还是会冷静质疑:你说公正,那也得条条框框一视同仁吧?
多数消费者其实最怕两点:一是真关键时刻自动驾驶“掉链子”,二是看不懂“技术到底真到哪一步”。别说懂车帝测得多“悬”,就算央视下场,真碰意外还得靠自己的手救命。车企天天堆噱头、疯狂卷算法,测出来一堆BUG,最后拼的还得是谁更靠谱。智驾的光环快要碎了,懂车帝逼着车企脱掉最后“遮羞布”,反倒让许多用户警醒。
更有趣的是,测评场外也没消停。数据说2025年上半年,国内L2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已经超54%,但真正“撒手不管”的老铁其实极少——多数人在低速、堵车时用用,真遇上限速120的环路和城市复杂道路,很少给AI全部控制权。因为所有脑袋都明白:智驾三分靠算法,七分靠胆量。测评剧本走不出真实场景,巨大的不确定性仍旧是行业“最后一公里”的最大门槛。
所以,这场真人秀式碰撞大戏,既热闹也荒诞。车企流着泪刷曝光,用户在弹幕里鸡贼吐槽,流量和权威互相加持,谁都别想一锤定音。想要真正立住脚,还得沉下心规范测试、迭代算法,让用户可以对“自动驾驶”放下一半心。而不是靠刺激、闹剧和游戏规则上的“灵活处理”。
最后一句话:哪怕再牛的测评,也只能给你参考,买车还得自己替自己做主。新版智驾,别让流量冲昏头脑,安全才是终极“剧本”。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