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撤资印度
最近有印度媒体报道说,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正在重新考虑它在印度钦奈的工厂未来。看起来这次不是要复工,而是可能真的要“跑路”了。这对印度一直以来想打造“印度制造”品牌的梦想来说,又是一记重创。
咱们先来看看福特在印度的情况。其实福特很早就进来了,1996年就在古吉拉特邦的萨南德和泰米尔纳德邦的钦奈建了工厂。但问题是,他们生产的车好像不太符合印度消费者的口味,一直没能在市场上打开局面。整整运营了25年,福特在印度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还不到2%。从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间,福特在印度总共亏了超过20亿美元。
所以到了2021年9月,福特印度公司先关掉了萨南德的工厂,然后在2022年又把钦奈的工厂也关了。为了处理4000多名员工的遣散问题和其他法律手续,福特还得再花20亿美元来善后。也就是说,印度从福特这里总共赚了40亿美元,不过这钱可能还是没怎么赚到好处,因为福特已经撤了。
福特印度市场困境
福特在印度的工厂以前也招了不少当地人。
像美国通用、哈雷戴维森这些车企,在印度市场过得也不太顺,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就停止了在印度的生产,还大幅减少了销售业务。主要原因就是美国车的设计理念跟印度消费者的需求不太搭。现在印度市场上卖得最好的,反而是日本铃木和韩国现代的一些便宜又小巧的车。
其实不只是印度,美国车在别的地方也经常水土不服。比如在中国,福特以前也有一些很火的车型,但现在都停产了。那为什么福特不干脆放弃中国市场呢?因为在中国,它还能卖一些利润比较高的大车,比如锐界、猛禽、蒙迪欧、致胜这些。另外,福特也在中国推出了不少混动和电动车。也就是说,福特其实愿意为了中国市场做调整和改变。
那问题来了,既然它愿意为中国市场做出努力,为什么就不愿意为印度市场这么做呢?
福特撤出印度原因
“印度福特工厂大门紧闭”,这事儿挺有意思。就在福特公司准备放弃他们在钦奈的工厂的时候,又传来一个新闻:印度在2025年4月到9月之间,苹果手机的出口额达到了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5%,第一次超过了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国。
看到这个数据,咱们中国人心里头真是啥滋味都有。说白了,之前很多中国手机企业当初是看中了印度政府给出的各种投资承诺,跑到印度建起了完整的手机产业链。结果呢,自己养出个大对手,现在人家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已经开始往手机的核心零部件上发展了。如果这个势头不被拦住,那印度的手机产业链全面国产化,可能真的不远了。
可是在汽车这边就不太一样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想进印度市场,一路上全是麻烦。中国政府也出手了,阻止一些企业把技术和产能转移到印度去。
这样一来,外国车企就算想在印度搞本地化生产,也没啥产业基础可言。像马斯克这种大佬,都被印度政府多次邀请过去考察特斯拉的销售和生产情况,但最后他还是没去成。
所以福特为啥要撤出印度?其实跟咱们的产业转移政策有直接关系。毕竟在那儿没有供应链,干嘛还留着?不如换个地方干点别的。
福特布局新能源
那么,福特公司打算怎么推动自己在新能源时代的发展呢?他们已经在咱们中国设立了南京研发中心和上海设计中心,就是看中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强大配套能力。不过,现在中美之间的关税战还没完,福特可能觉得在中国的布局还不够稳妥,所以想找个别的地方再建一个海外研发中心。
据消息说,福特已经决定在欧洲砸下数百亿美元,包括在德国科隆搞电动汽车项目,在英国建零部件制造中心和高密度电池的研发机构。虽然欧洲的新能源产业链还不算特别完善,但跟印度比起来,那可是好太多了。而且从汽车工业的本地研发能力来看,欧洲也未必就比美国差。
【福特也在往新能源转型】
对于印度总理莫迪来说,这事儿挺打击人的。首先,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就这么跑了,几千个制造业岗位的希望也泡汤了,相关的供应链建设也成了空谈。更关键的是,福特是美国的老牌大公司,跟政界关系很深。如果能留住福特,那就等于有了一个修复印美关系的突破口。现在看来,福特大概率是要离开印度了,不知道莫迪的“巴拉特赢学”(印度版的“美国优先”)该怎么解释这段故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