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审一次过!老司机压箱底的自检秘籍,别再花冤枉钱了
每年一到年底,特别是临近春节那会儿,总能看到检测站门口排起长龙,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热门景点。其实大家都懂,辛苦一年了,谁都想开着崭新的或者刚“体检”合格的爱车,风风光光地回家过年。买车的人一多,这年审的队伍自然就壮大了。
对于那些买了不到六年的新车主来说,这事儿还算轻松。不用实际上线检测,只要手续带齐了,去窗口盖个章,领个新的年检标,前后也就一顿饭的功夫,简单省心。
但真正的“考验”,是留给那些车龄超过六年的老伙计们的。从第六年开始,你的爱车就得老老实实地开上检测线,接受从里到外的全方位“体检”了。这检测项目可不少,而且一年比一年严格。要是平时开车大大咧咧,不怎么关心车辆保养,或者喜欢自己动手给车子加点“小配饰”,那很有可能在检测线上被卡住,一次通不过。
一次通不过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得先去修车,修好了再回来重新排队、重新检测,这来来回回折腾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白花花的银子和一整天的好心情。所以,咱们不如学聪明点,在去年审之前,自己先当一回“预检员”,把那些明摆着会出问题的地方提前处理好。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经验分享给你,照着做,保你年审一次过的几率大大增加!
第一步:基础准备,别让“文书工作”卡住你
在动手检查车子之前,一些“文书工作”必须先做到位,否则你车子保养得再好,也可能在检测站门口就被劝返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知道你的车到底该什么时候年审吗?别笑,每年真有不少人因为忘了时间而“脱审”。车辆一旦脱审,不仅保险可能会失效,而且上路行驶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被抓到可是要扣分罚款的。
想知道准确时间很简单,赶紧把你的行驶证找出来,翻到副页,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检验有效期至xxxx年xx月”。看清楚了,这个时间是以“月”为单位的,不是具体到某一天。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车是2018年1月8号注册的,那它的年审截止日期就是每年的1月31日,而不是1月8日。你有一整个月的时间去办理。
年审可以提前,但不能延后。规定是最多可以提前三个月。同样,这个“三月”也是按整月算的。还拿1月份到期的车来说,往前数三个月是12月、11月、10月,那么你最早可以在10月1号就去年审,而不是10月8号。千万别去早了,系统没更新,人家也办不了。
这里要再敲一次黑板:如果你的车正好是第六年,比如2018年买的车,到2024年就是第六年了。这一年你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为在手机APP上点一点就能领标了。第六年开始,必须上线检测!必须上线检测!必须上线检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时间搞明白了,接下来就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去年审之前,一定得先在手机上查查,自己有没有没处理的“牛肉干”(交通违章)。要是有,赶紧处理掉,不然检测站的门你都进不去。这是硬性规定,没得商量。
最后,检查一下车上两样东西带没带齐:一个是三角警示牌,就是那个红色的三脚架;另一个是有效期内的交强险保单副本。现在很多都是电子保单,但最好还是打印一份纸质的出来带着,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三脚架丢了,赶紧去买一个,几十块钱的事,总比到了现场抓瞎强。
第二步:外观与灯光,给检测员一个完美的“第一印象”
准备工作做足了,现在可以开始给爱车做个“体检”了。咱们先从最直观、最容易检查的外观和灯光开始。这可是车子的“门面”,第一印象很关键。
先说灯光。这绝对是年审中最常见,也最让人窝火的挂科项目。我有个朋友就因为一个牌照灯不亮,硬是多跑了一趟,你说冤不冤?检查方法特别简单,找个晚上或者在地下车库,把车通上电,然后把所有的灯,包括示宽灯(小灯)、近光灯、远光灯、前后雾灯、转向灯、双闪灯,全都打开一遍。然后你下车,绕着车走一圈,前面瞅瞅,后面看看,确保每一个灯泡都在正常工作。
最容易忽略的是刹车灯。这个自己一个人确实不好看,你需要找个家人或者朋友帮你踩一下刹 ?rake,你在车后方观察。左右两个刹车灯和高位刹车灯,三个必须都亮才行。
如果你的车灯附近曾经有过一些小剐蹭或者碰撞,那你还得额外留个心眼。有时候灯虽然亮着,但灯碗的位置可能歪了,导致光线发散,或者照得太高、太低。检测线上有专门的仪器测灯光高度和亮度的,不聚光或者亮度不够,同样是不合格。这种情况自己不好调,需要去修理厂让师傅用专业工具校准一下。
接下来说外观。很多朋友喜欢给自己的爱车“美美容”,加个尾翼显得运动,装个脚踏板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或者贴上酷炫的大面积车身贴纸彰显个性。这些东西平时看着确实不错,但到了年审的时候,它们可就成了“违章建筑”。
年审的原则是,车辆外观必须与行驶证上的照片保持一致。所有你自己额外加装的,比如前铲、后唇、侧裙、大尾翼、车顶行李架、突出的轮眉等等,通通都要拆掉,恢复原厂状态。车身上的贴纸也不是随便贴的,如果面积超过车身总面积的30%,就必须去车管所备案变更,否则年审也是过不了的。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年审前,把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先“请”下去,等审完车再考虑装不装回来。
第三步:看不见的“内功”,决定成败的关键
外观和灯光是面子,接下来说的这些就是里子了。这些项目虽然从外面看不见,但却是检测线上仪器重点关照的对象,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顺利通关。
1. 刹车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刹车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吧?检测线上对刹车性能的测试是极其严格的。这里面有几个门道需要注意。
首先是手刹,也就是驻车制动。这个其实你在日常用车中就能感觉到。你平时有没有在坡道上停过车?拉起手刹后,车子会不会有轻微的“溜车”迹象?或者说,你是不是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把手刹拉到最顶端才能勉强刹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说明你的手刹力度不够了,直接开去修理厂吧。调整手刹是个非常简单的小活儿,任何一个修理厂的师傅几分钟就能搞定,花不了多少钱,但能让你在检测时省下大麻烦。
然后是脚刹,也就是行车制动。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知识点”:千万不要在马上就要去年审的前几天去换新的刹车片!很多人觉得,审车前换套新的,刹车效果肯定最好,其实恰恰相反。
新刹车片的表面是平整的,而你用了很久的刹车盘表面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磨损的沟壑。这两者需要一个“磨合期”,通过不断的刹车,让刹车片的表面和刹车盘的表面完美贴合,达到最大的接触面积,这样才能发挥出100%的制动力。这个磨合期,在经常踩刹车的情况下,至少需要行驶两三百公里。如果你刚换上就去检测,刹车力往往是达不到最佳状态的,很容易导致刹车力不足而不合格。
那万一不巧,刹车片真的磨到极限了,审车前不得不换怎么办?那就只能辛苦一点,换好之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开车、多踩刹车,争取在去检测站之前跑够足够的磨合里程。
另外,刹车油也别忘了检查。如果刹车油已经很长时间没换,变得很黑很脏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动效果。该换就换,这钱不能省。
2. 尾气排放:最令人头疼的“拦路虎”
如果说哪个项目是年审挂科率最高的,那尾气检测绝对能排进前三。很多车主车子开着好好的,没任何毛病,结果就在尾气这一项上栽了跟头。维修尾气又特别麻烦,三元催化、氧传感器,哪个都不便宜。所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想让尾气达标,核心逻辑很简单:让燃料充分燃烧。怎么做到呢?
第一,保证“口粮”的质量。在准备去年审之前的那一两箱油,请务必去大型、正规的连锁加油站加。千万别贪便宜去加那些来路不明的油。劣质汽油杂质多,燃烧不充分,不仅会加剧发动机积碳,还会直接导致尾气排放超标。一旦加错了油,神仙也救不了你。
第二,给发动机“洗洗澡”。如果你平时总是在市区里低速行驶,走走停停,发动机很容易产生积碳。这些积碳附着在燃烧室、火花塞和三元催化器里,会严重影响燃烧效率和尾气净化效果。
有个非常有效的小窍门:在去年审的前一两天,有条件的话,开车去高速上跑一趟。注意,不是让你去超速,而是让发动机在一个比较高的转速(比如2500-3000转以上)下持续运行一段时间,比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高转速带来的高温和高速气流,可以有效地“吹掉”和“烧掉”一部分附着力不强的积碳,尤其是清洁一下三元催化器。跑完高速,你会感觉车子都轻快了不少,这时候再去检测尾气,通过率会高很多。
第四步:自检不是万能的,但能帮你赢在起跑线
好了,以上说的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普通车主自己能够动手检查和提前准备的全部内容了。从时间规划、手续准备,到灯光外观,再到刹车和尾气,把这些都做到位,你基本上已经排除了70%以上可能导致挂科的因素。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自己检查毕竟是有限的。像底盘悬挂的胶套有没有老化开裂、悬挂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车轮的定位参数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仪器才能检测出来。所以,我们自己做准备,是为了提高一次通过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万一上线之后,还是检测出来有其他我们没法预判的问题,那也不用慌张。检测站会给你一张不合格项目的单子,你只需要拿着这张单子,去靠谱的修理厂,让师傅针对性地进行维修,修好后再回来复检对应的项目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车辆年审虽然听起来麻烦,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功课,花点心思在自己的爱车上,它就不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掉链子”。与其到时候在检测站手忙脚乱,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给你的爱车做个全面的“考前辅导”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