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续航榜单分析:这些车型续航达成率竟超120%惊人!

您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担忧:满电出发的新能源爱车,会在长途旅行中因续航不足而“趴窝”?其实,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表现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潜力。近期一些权威测试结果,更是揭示了部分车型令人惊喜的续航达成能力。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哪些车型在真实环境中能有效兑现甚至超越官方承诺,这里有一份来自汽车之家2025年8月的实测数据,它展示了在相对温和气候条件下(多数测试环境温度在15-32℃之间),一些车型的续航表现相当扎实。

| 排名 | 车型| 售价区间(万元) | 实测续航达成率 | 实测续航里程(km) | 测试车型配置| 测试环境温度 |

| :--- | :--------------- | :--------------- | :------------- | :----------------- | :------------------- | :----------- |

| 1| 海鸥| 6.98-8.58| 104.8%| 319.6| 2025款 305km 活力版| 15℃|

| 2| 智己L6| 21.99-30.59| 96.7%| 795.2| 2025款 Pro Max| 19-32℃|

极限续航榜单分析:这些车型续航达成率竟超120%惊人!-有驾

| 3| 奥迪E5 Sportback | 23.59-31.99| 96.2%| 622.1| 2026款 旗舰quattro型 | 22-30℃|

| 4| 小米YU7| 25.35-32.99| 93.9%| 784| 2025款 超长续航后驱版 | 23-32℃|

| 5| 小米YU7| 25.35-32.99| 92.6%| 704| 2025款 四驱Max版| 23-32℃|

| 6| 海鸥| 6.98-8.58| 92.1%| 372.9| 2025款 405km 飞翔版| 15℃|

| 7| MG4| 6.88-10.28| 90.3%| 394.6| 2026款 437 自由版| 27-33℃|

极限续航榜单分析:这些车型续航达成率竟超120%惊人!-有驾

| 8| 理想i8| 33.98| 90.2%| 649.6| 2025款 标准版| 21-29℃|

| 9| firefly萤火虫| 11.98-12.58| 89.6%| 376.3| 2025款 发光版| 25-29℃|

| 10| 钛3| 13.38-17.78| 89.1%| 446.2| 2025款 501KM 四驱Max版 | 25-30℃|

表格数据整理自,展示了特定测试环境下(通常利于续航)的高续航达成率车型。选购时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实际因素。

高续航达成率的背后,是技术的支撑。这些车型能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一系列前沿技术的应用:

极限续航榜单分析:这些车型续航达成率竟超120%惊人!-有驾

高效电驱系统:提升电机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优秀电池管理(BMS):如同一位“精算师”,对电池组进行精准管控、智能充放电和热管理,保障电池高效安全工作,延缓衰减。例如上汽大众ID.3通过BMS和热管理系统优化整车能量分配,使其续航更接近官方数据。

低风阻设计:流线型车身、封闭式轮圈等设计能有效降低空气阻力,高速行驶时节能效果尤为显著。小米SU7的低风阻设计(Cd 0.195)就对其优化高速能耗有帮助。

能量回收系统: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能在车辆减速或滑行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增加续航里程。

全面看待续航,理解测试差异

极限续航榜单分析:这些车型续航达成率竟超120%惊人!-有驾

解读续航数据时,我们需要明白,不同测试标准(如CLTC、NEDC、EPA)和实际使用场景会对续航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测试标准差异:CLTC等标准基于中国典型驾驶工况制定,但其测试循环与用户实际驾驶习惯,特别是在高速连续行驶时,可能存在差异,这通常会导致实际续航低于标称值。这也是为何特斯拉Model 3虽电控系统效率高,但CLTC标定会被认为偏保守。

“极限续航”测试的意义:除了温和环境下的测试,像易车等机构进行的“极限续航”测试(如满载、高速120km/h巡航、空调开启),虽然测得的“续航达成率”数据可能看起来不高,但它模拟了更严苛的使用条件,提供了 “兜底”续航参考,帮助用户了解车辆在不利条件下的真实续航底线,对于规划长途旅行更具指导意义。

多种测试综合参考:因此,购车时应综合参考多种测试条件下的数据,包括温和环境下的高达成率(如表1)和极限测试下的“兜底”表现,并结合自身主要用车场景(如通勤、长途频率、所在地区气候)做出判断。

环境与用车习惯对续航的影响

极限续航榜单分析:这些车型续航达成率竟超120%惊人!-有驾

实际续航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和驾驶习惯的影响:

温度:低温会显著降低电池活性,是影响续航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三元锂电池的低温性能通常优于磷酸铁锂电池。

驾驶习惯:激烈驾驶、频繁急加速和急刹车会增加电耗。平稳驾驶则有利于节能。

空调等电器使用:夏季制冷和冬季制暖都会消耗较多电量,影响续航。

未来展望:技术持续进步,续航焦虑逐步缓解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例如,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被寄予厚望,它能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将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提升补能便利性;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和智能能量管理算法也将优化能耗表现。

随着技术迭代和基础设施完善,续航焦虑正在逐步得到缓解。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时,可以参考各类权威测试数据,但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那些在技术上有扎实积累、能提供真实可靠续航表现的车型。

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带给我们更远、更安心、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