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昕昕
前言
在电动车论坛上,经常能听到有人叹息:车子跑得挺快,可电池却不给力。
确实,充电慢、续航短、价格贵,这几乎成了所有新能源车主绕不开的烦恼。
“固态电池”这几个字,就这么被捧成了行业里的灵丹妙药,成了许多人眼中最靠谱的救星。
你瞧没注意到?十年前咱们就听说过“固态电池快要来了”,如今还不就是一句老调重弹。
为啥它像颗星星那样,眼睛能瞅见,心里盼着,但就是抓不着呢?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听着就像点燃未来的火把,比起现如今的液态锂电池,它的能量更集中,安全性也高多了,续航里程还能轻松冲破1000公里。
奔驰推出的纯电EQS,吹的能量密度高达450 Whkg;咱们国产的亿纬锂能,也在成都闪亮亮地宣布全固态电池已经下线,就连丰田也把固态电池当成“一招决胜”的杀手锏。
听着是不是特别激动?仿佛从明天开始,开着装了固态电池的车,跑城跑省都轻轻松松,可别忘了,现实可没这么简单。
现实往往比梦想冷酷,现在市面上的“固态电池”多半其实是“半固态”,说白了,就是把固态成分搀进了液态电解液里,把液态部分压缩到10%以内,看上去确实更安全,也方便大规模生产。
可别把它当成什么颠覆性发明,倒更像是液态锂电池的升级款,续航虽然能提升点儿,但离咱们心目中的“革命”还差好远呢。
全固态电池
至于全固态电池,那可是行业里大伙儿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可难点可不少。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虽然工艺挺简单,柔韧性也不错,但得高温下才能干活,换来的却是循环寿命太短。
氧化物体系虽然热稳定性杠杠的,可它脆得跟瓷器似的,制作起来麻烦得很,成本自然也蹭蹭往上涨。硫化物体系则号称最接近“理想”的方案,可它特别怕水怕氧,一要是泄漏了,硫化氢毒气就冒出来,安全问题比大家想的还要严重不少。
因此,有人把固态电池的研发比作“炼丹”,科研人员不停折腾配方,盼着练出那颗绝佳的“仙丹”。可只要十三项指标中哪怕一个不达标,量产就别想,装车更是遥不可及。
大家对固态电池寄予厚望,正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对未来出行的美好憧憬。不过,要弄成熟这技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灵光一现,而是得经过层层实验,一次次碰壁,再不断调整积累才行。
往后个三到五年,半固态电池可能先火起来,先在高端车上试试水。再过个五到八年,全固态电池才会有明确的量产方向。至于真正广泛应用,估计得经历无数次摔跟头再爬起来的过程。
别光想着明天固态电池就能翻天覆地,不如认清这事儿是慢慢来的:先让半固态先顶住高端市场的门面,再让全固态慢慢脱离实验室的象牙塔,最后才一步步普及到千家万户。
结语
固态电池就像照进现实的光,不会一下子照亮整片天,倒像是一盏盏慢慢亮起的路灯,在漫漫长夜里,悄悄带来一点更安全、更高效、更自由的期待。
未来迟早会来,可不是突然给你个惊喜,而是靠着一点点的坚持慢慢走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