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

上个月在合肥工厂蹲点,碰到几个刚下夜班的技术员在厂门口抽烟。聊到与众08的电池布局,其中一个年轻人说了句让我挺意外的话:“双层叠电池包这活儿,我们试了七个月才敢量产。”他掐灭烟头又补了句,“宁德那边给的麒麟2.0参数,跟公开数据对不上。”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有驾

这话听着像吐槽,细想又觉得不对劲。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有驾

去年小鹏G9发布会,何小鹏拿着充电枪说“5分钟补能200公里”时,台下有人喊“充电桩在哪儿”。一年过去,大众直接把这数字改成了300公里,但充电协议的兼容性问题还是没彻底解决。我在北京三环试过两次,开着与众08找800V充电站,导航显示最近的那个在通州,开过去发现桩体写着“调试中”。最后还是用了普通快充桩,实测功率停在92kW——说好的480kW呢?工作人员倒是坦率:“您这车得去专属站点,目前华北地区大概有十几个。”

动力系统的事更有意思。后电机那套东西,拆开看跟小鹏的X-Power结构确实像双胞胎,连油冷管路的走向都差不多。但实际开起来,油门响应速度和小鹏又不太一样。大众的工程师说这叫“适配层优化”,我理解就是把德系那套线性调校硬塞进了小鹏的硬件框架里。4.8秒破百是挺爽,可深踩油门时那种推背感,总觉得少了点纯电车该有的直接。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有驾

空间表现倒是超预期。3030mm轴距摆在那儿,二排腿部空间确实能放平1米8的大个子,这点比理想L7还阔绰些。但细节露怯——后备厢放倒座椅后,地板和椅背之间有大概15度的斜坡,想铺双人床垫得自己拿东西垫平。销售说这叫“人机工程学设计”,我看更像是底盘电池包叠放技术带来的妥协产物。

刹车系统的选装策略挺耐人寻味。Brembo前六活塞卡钳加打孔盘,制动距离是能从38米压到34米,但2.8万的加价让不少人犹豫。有个订车的朋友跟我算过账:选了刹车套件就得配22英寸轮毂(再加1.5万),不然视觉比例不协调;配了大轮毂又觉得天幕玻璃不选说不过去(又是1.2万)。这么叠下来,落地价直接奔着35万去了。他最后叹口气:“还不如直接买理想,省心。”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有驾

智驾系统走的是纯视觉路线,没上激光雷达。试驾那天在五环跑了两圈,变道和匝道通过表现中规中矩,但遇到施工锥桶时方向盘明显抖了两下,得手动接管。负责调试的技术人员私下说,城市NOA功能得等到2027年才能推送,原因是地图精度还不够。“不过话说回来,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比我们高四成,最后还不是得消费者买单?”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有驾

方言识别这块儿挺接地气。系统能听懂川普粤语,但混着说就容易翻车。我用四川话让它“导航切到上海”,结果它给我规划了去“达州”的路线。后台数据显示准确率91%,但那剩下的9%里,大概率就藏着你的口音。

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定价策略。30万起步价卡在理想和问界之间,配置表看着挺丰富,但关键选装包都得额外掏钱。更要命的是首批车优先供应长三角,北方用户要多等半年。这种操作放在以前或许能理解,但现在小米SU7用25万就能给你类似的性能参数,消费者的耐心已经没那么足了。

大众与众08这台车,工程师说漏了嘴:30万能买到的,远不止3米轴距和800V那么简单-有驾

合肥工厂那个技术员说的“试了七个月”,大概就是这台车真实处境的缩影。技术参数摆出来很好看,但落地之后的适配、调校、供应链协同,每个环节都得重新磨合。大众想用这台车证明合资品牌还能打,但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窗口,可能比想象中要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