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风风火火卖车,一边又被各种唱衰,这大概就是比亚迪的日常了。你打开新闻,满屏都是“延期潮”、“油耗翻车”、“股价跳水”,仿佛比亚迪明天就要关门大吉。但事儿真有这么惨吗?未必。数据往那儿一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卖掉了160万辆新能源车,全球市占率蹿到19%,比去年同期还高出28%。被嘲的热闹和销量的火爆,这反差,多少有点儿讽刺。
先说传得沸沸扬扬的海外工厂延期。表面看,匈牙利项目确实遭遇了“限流”——产能从15万辆大幅缩水。可你再细看,比亚迪同时又在泰国砸下50亿元建右舵车生产线,瞄准整个东南亚。说直白点,欧洲这口肉太肥也太难啃,不如先占好新兴市场的坑。一个工厂的暂停,其实是另一场布局的加速。要说比亚迪懂不懂算盘,这事就是活教材。
再看资本市场,A股外资悄悄抢筹,港股上却被做空机构按在地上摩擦。表面矛盾,细究却各有逻辑。靴子落地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国内外看的根本是两本账——国内看自研自控,海外赌短期业绩。比如比亚迪自家搞出来的碳化硅电控模块,让整车成本一降就是15%。而海外投资者,盯着财报里的利润数字,却很可能错过了“下一步”的大棋,比如比亚迪的电动大巴。你在国内看比亚迪市值涨跌,人家南美洲早实现公交大换血。现在圣保罗街头,BYD的logo比足球还多见。
关于油耗,更是谣言横飞。有人大肆渲染亏电10个油,实际车主一实测,市区开开5L/100km差不多。再说那惊悚的数据,是在40度高温下开最大空调才得出来的,换谁也会费油。况且新出的DM 5.0系统,把热效率硬生生做到46%,比丰田混动还高。对比一下某些品牌,吹着NEDC神话,结果日常油耗却令车主想哭。反观比亚迪,精神实测,实实在在,不玩花里胡哨的“数据魔术”。
电池之争也暗流涌动。大家只盯着宁德时代的高利润,却忽略比亚迪今年电池外供杀到30%,已然是“反客为主”。连特斯拉柏林工厂都在测试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悄无声息地从配角变主角。真正的狠,还得看比亚迪自研的整车智能系统。现在,它家的域控制器已经实现了100%国产化。芯片卡脖子的时候,有这样一条护城河,谁敢说不香?比亚迪这招不是炫技,而是卡住了行业的命门。
有人说工业是文化输出。比亚迪给欧洲杯提供了150辆电动车,车身贴着满满当当的“汉字Logo”,堂堂正正成了球场边的新地标。这是什么概念?想当年索尼随身听横扫欧美,才让全世界认了“日本制造”金字招牌。现在全球每卖出5辆电动车里,就有1辆是BYD。你说比亚迪不行?不如先看看自家车库里,停着谁的品牌。
所以,比亚迪被唱衰,不是因为它弱,而是因为它太强。不走寻常路,套路之外反而藏着杀招。别人都在追逐表面风光,它在把实惠做到骨子里。外界嘲笑它“遭遇危机”,它用一辆辆真金白银的销量,在世界地图上画下中国制造的存在感。
最后,该帮比亚迪打Call吗?也未必。车有缺点,油耗有浮动,品牌形象还在路上完善。但这正是中国制造逆风飞扬的日常缩影:边被唱衰,边一点点干出新天地。今天你笑它被做空,明天或许就在泰国、南美、甚至你家小区楼下,看到更多BYD的身影。比亚迪走的路很窄,却很实。套路之外,下的都是狠棋。
喝彩可以有,调侃也无妨。但别忘了,每一种质疑背后,比亚迪都已在用销量、技术和布局做最锋利的反击。下一次唱衰,比亚迪大概率还会再赢一次——只不过,等到人们回过神,国产车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解释和证明的“陪跑者”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