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四度超越特斯拉,全球纯电王座这次稳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比亚迪再次以绝对优势碾压特斯拉,纯电车型销量领先超过8.5万辆!这已经是比亚迪连续第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超越特斯拉。曾经不可一世的电动车霸主,如今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王座被中国品牌稳稳接住。
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这场权力更迭,来得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快。
01 销量对比,差距拉大
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已达326万台,其中纯电车型近160.6万台。而特斯拉前三季度的交付量为121.8万台,落后比亚迪近40万台。彭博社分析师预测,比亚迪今年将以较大优势超越特斯拉,预计将交付约217万辆纯电动汽车,而特斯拉的平均预估仅为161万辆。
这场较量的转折点早已埋下伏笔。2024年,特斯拉全年销量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降。作为曾经引领全球电车风向的老大,特斯拉的地位正在逐年下降。而它的最大挑战者比亚迪却在高速增长,去年的全球销量大涨四成。
02 特斯拉为何掉队?
特斯拉的困境并非偶然。曾经以创新和酷炫著称的特斯拉,不再独领风骚。 Model 3发布已有9年,Model Y发布已有6年,被寄予厚望的自动驾驶,又迟迟看不到实质性进展。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车快速崛起,各种智能化配置和功能层出不穷。
降价成了特斯拉刺激销量的主要手段。2023年,特斯拉靠降价勉强实现了全年销量目标,但是到了2024年,降价的效果也开始越来越弱。 大幅降价还导致利润率下滑,去年特斯拉的净利润大幅下降了51%。
03 比亚迪做对了什么?
当特斯拉陷入创新瓶颈时,比亚迪却在全方位突破。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技术,年销突破386万辆登顶全球新能源冠军。 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即将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让投资者看到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希望。
海外市场成为比亚迪新的增长点。今年1-9月,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70万辆,随着更多本土化工厂的投产,比亚迪的海外市场将为集团销量提供强劲增长。 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销量表现同样亮眼,8月份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销量均超过特斯拉。
04 中国新能源车的集体崛起
比亚迪的胜利,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胜利,更是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整体突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1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月度新车销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0%——这一数字最终定格在51.6%。 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理临界点”。它标志着,在中国市场,“燃油车是默认选项”的时代正式逐步宣告结束。
曾经的主流合资品牌,如今市场份额已跌至25.1%,较三年前近乎腰斩。 而自主品牌已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奇瑞、吉利形成“自主三强”,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上均具备先发优势。
05 决战下半场
当电动车渗透率突破50%大关,市场竞争已进入下半场。2025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全民智驾元年”。 竞争的焦点,已从上半场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转向下半场的“一脑”(智能驾驶)。
这背后是“定义权”之争,华为试图抢占“高阶智驾”的定义权,将华为系与安全、好用强行绑定,建立高端品牌护城河。比亚迪则在推动“技术普惠”,有机构预判其会将智能驾驶下放到10万元级别的车型。
决赛圈的竞争将更加残酷。车企从争抢利润升级到争抢现金流。 2025年的价格战,早已不是“直降一万”那么简单,小鹏汽车在业内第一个推出“0首付+5年0利息”方案,特斯拉推出“5年0息”加8000元保险补贴。 直降只是压缩利润,而“0首付”和“5年0息”是在比拼现金流和融资成本。
06 未来的较量
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竞争远未结束。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了50%,降至49%。 但在欧洲,特斯拉去年的销量下降了将近11%,是去年降幅最大的市场。
虽然特斯拉面临挑战,但其垂直整合模式——软件、电池、充电、直接销售——仍然无人能及。 其对自动驾驶和數據收集的关注,定义了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投资逻辑:这不仅关乎汽车销售,更关乎软件利润、人工智能能力和长期能源基础设施。
对于比亚迪而言,超越特斯拉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以及更多中国品牌走向全球,世界汽车格局的重塑才刚刚开始。
这场竞赛没有终点线,只有不断向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黄金时代”,正在由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亲手开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