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小米的第二款车,一台名叫YU7(中文名“御7”)的SUV,上市后短短3分钟就收到了超过20万份订单。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都感到惊讶,毕竟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能让大家如此热情地掏出真金白银?
这台车真的有那么特别,还是仅仅因为“小米”这个金字招牌?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台车里里外外掰开揉碎了看一看,它到底凭什么能搅动整个市场。
首先,我们得明白,小米YU7这台车是冲着解决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来的。
很多家庭在选车的时候都很纠结,想要SUV的大空间,出门旅游、放儿童座椅都方便,但又觉得传统SUV开起来有点笨重,不够灵活,而且造型上总感觉有点“中年油腻”。
另一方面,像特斯拉Model Y这样的热门车型,虽然科技感十足,但很多人又觉得它的内饰过于简单,后排空间对于身高马大的人来说也谈不上宽敞。
小米YU7看准的就是这个市场空隙,它要做的,就是一台既有超大空间,又兼具运动美感,同时科技配置还拉满的家庭用车。
它的第一个“杀手锏”就是尺寸和空间。
这台车的车身长度接近5米,轴距达到了3米。
可能很多人对这些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就清楚了。
它的直接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轴距是2.89米,小米YU7足足比它长了11厘米。
这多出来的11厘米,可不是花架子,它实实在在地变成了车内的乘坐空间。
根据官方用1米88身高的模型测试,坐进YU7的后排,膝盖距离前排座椅还有超过一拳的距离,这个表现甚至比一些更高级别的豪华SUV还要好。
这意味着,就算前排坐着高个子,后排乘客也完全不会感到憋屈,翘个二郎腿、安装大尺寸的儿童安全座椅都绰绰有余。
除了乘坐空间,储物能力也相当可观。
它的前备箱有141升,能轻松放下一个20寸的行李箱,这在很多纯电SUV上是很难做到的。
后备箱在正常状态下有678升,如果把后排座椅放倒,就能形成一个将近1米8长的大平台,总容积能扩展到1758升,再加上车内各种零零碎碎的储物格,总储物空间接近2000升。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论是日常购物、周末郊游还是长途自驾,这样的空间表现都完全够用了。
光有大空间还不够,现在大家对车的外观要求也很高。
小米在设计上延续了第一款车SU7的家族风格,整体看起来非常流畅、运动,完全没有传统SUV的笨重感。
它有一个很特别的设计,就是车头显得特别长,官方管这叫“1:3的头身比”。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视觉上看起来更有豪华车的气场,二是安全。
这个长长的车头,为车辆前方留出了659毫米的碰撞吸能空间,万一发生正面碰撞,这个区域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冲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此外,设计师在空气动力学上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车头的“水滴大灯”内部是镂空的,空气可以从这里流进去,再从机舱盖后方的出风口出来,形成一条顺畅的气流通道。
车身侧面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车底也设计了多组风道,连车尾的扰流板都是镂空的。
所有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就是为了降低车辆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最终,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45Cd,这个成绩在同级别的SUV里是非常优秀的。
风阻低的好处很直接,就是在高速上行驶时更省电,能让续航里程变得更扎实。
接下来,我们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动力和续航。
小米很清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直接推出了三个版本。
标准版是后轮驱动,百公里加速5.88秒,这个性能对于日常家用来说绰绰有余,但它最大的亮点是续航,达到了835公里,是目前同级别中大型纯电SUV里续航最长的,彻底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Pro版升级成了双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提升到4.27秒,更适合那些对动力有一定要求,或者生活在北方雨雪天气较多地区的用户,四驱系统能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
而顶配的Max版,可以说是一台披着SUV外壳的“性能猛兽”,综合功率接近700马力,百公里加速只要3.23秒,最高时速能开到253公里/小时,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很多高性能跑车的水平。
当然,对于电动车来说,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同样重要。
小米YU7全系都用上了800V高压平台技术,这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超级快充。
Max版最快可以在12分钟内,把电量从10%充到80%,官方宣称充电15分钟,就能增加620公里的续航。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从北京开车到天津,单程大约120公里。
你开到半路的服务区,下车上个厕所、买杯咖啡,大概也就15分钟,回到车上,电量就足够你往返天津两趟还绰绰有余。
这种补能体验,已经非常接近燃油车去加油站加油的感觉了,它让开电动车长途出行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造的车,智能化自然是小米YU7的重头戏。
在智能驾驶方面,它全系标配了英伟达目前最顶级的Thor芯片,算力高达700TOPS,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
同时,还配备了激光雷达和更先进的4D毫米波雷达。
这套硬件组合的意义在于,它为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预留了足够的能力。
特别是那个4D毫米波雷达,它的优势在于,在下大雨、起大雾等能见度很差的天气里,当摄像头的作用受到影响时,它依然能够精准地探测到前方的车辆、行人等障碍物,识别能力比单纯依靠摄像头的方案提升了30%以上,大大增强了行车安全性。
在车内交互方面,小米搞了一个叫“天际屏”的创新设计。
它不是简单的抬头显示,而是一个1.1米宽的超大画幅,能把车速、导航、辅助驾驶等关键信息,清晰地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下方的区域。
驾驶员在开车时,基本不用低头看仪表盘或中控屏,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路面上,官方说这能让驾驶员的视线移动距离缩短50%,这对于行车安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再加上小米自家的澎湃OS车机系统,以及和小米智能家居生态的无缝联动,比如在你快到家时,车子可以自动帮你打开家里的空调和灯光,这种“人-车-家”全场景的智能体验,是传统汽车品牌很难提供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价格。
小米YU7的起售价定在了25.35万元。
以这个价格,消费者能得到的是一台续航超过800公里、拥有800V快充、标配激光雷达和顶级智驾芯片的中大型SUV。
而在同价位的其他竞争对手那里,这些高端配置往往需要额外花几万元才能选装,甚至在入门版车型上根本不提供。
小米用这种“入门即高配”的策略,彻底打破了行业的常规玩法,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高价值的产品。
这正是小米YU7能够在短时间内引爆市场的根本原因,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中国消费者既要品质、又要空间、还要科技,同时又追求高性价比的心理,用一款诚意满满的产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