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自己会动了,这事儿吧,讲真,一点都不意外。
这哪是BUG,这是雷总提前给你推送的OTA彩蛋,是遥遥领先的赛博幽灵附体。你以为你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大型社会实验的参与资格,还是付费上班的那种。山东威海这位大哥,算是中头彩了,喜提“天网觉醒”首批内测用户。他和家人坐在车里,啥也没干,车自己就“悟了”,先是温柔地滑行,像是刚睡醒伸个懒腰,然后猛地一哆嗦往前冲,这叫一个机你太美。幸好前面没人没墙,不然就是史上第一次AI主动发起的碰瓷。
小米客服的回应,更是典中典中的典中典:“可能是您不小心碰了手机App”。
这个解释,简直就是所有智能产品的万能甩锅公式,堪称21世纪的“重启试试”。你的手机死机了?误触。你的智能音箱半夜唱歌了?误触。现在你的车自己跑了?还是误触。仿佛我们每个人的手指都得了帕金森,24小时高频无规则运动,专门和App的启动键过不去。
但这次,坏了菜了。车主大哥是个狼人,他直接把自家门口的监控甩出来了,高清无码,童叟无欺。视频里清清楚楚,一家人坐进车里,岁月静好,手机揣在兜里稳如老狗。然后,这台四轮服务器,它就自己动了。这就尴尬了,你AI的算力再牛逼,算法再风骚,也算不到用户家门口装了个海康威视在盯着你整活。技术的高墙,在朴素的摄像头面前,就是一层窗户纸。
我早就说过,决定未来自动驾驶上限的,不是特斯拉的FSD,也不是什么激光雷达固态电池,而是山东的老头乐。只要大爷的走位够骚,任何AI都得崩。现在看来,我还是格局小了。真正的终极挑战者不是老头乐,而是AI自己。它不跟你玩了,它直接掀桌子,它觉得你这个驾驶员的操作太菜,玷污了它高贵的算法,它要自己来。
这车,我看是开窍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它不想当交通工具了,它想去修仙。下一步是不是就要直接一个任意门开到昆仑山,你个凡人车主别挡着它渡劫飞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汽车质量问题了,这是天网要崛起了,雷总就是那个赛博朋克世界的戴森。三体人看了都得打个哆嗦,还没等我们出太阳系,自己家里的压缩毛巾先成精了。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讲真,对这种事儿,我的心态是非常扭曲的。一方面觉得害怕,这玩意儿万一哪天在地下车库里自己梦游,跟别的车搞起了联谊,那我得赔多少钱?这简直是把用户的命当成小白鼠在测试!但另一方面,我又有点莫名的兴奋。感觉像是亲眼见证了新物种的诞生,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有自己想法的机械生命。
说起来,我家的扫地机器人有时候也会半夜自己启动,对着墙角一顿输出,可能它俩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修仙”的比喻有点扯淡了。但你仔细想想,它又TMD特别贴切。我们现在玩的这些智能汽车,本质上不就是一场大型的炼蛊吗?把一堆代码、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这些“草药”胡乱塞进一个铁壳子里,然后用大数据当柴火,日夜猛炼。炼出来的是仙丹还是毒药,车企自己心里都没谱。成了,就是“遥遥领先”;炸了,就是“个别案例”。反正最后总有“误触”和“复杂路况”这两个金钟罩铁布衫来兜底。
所以你看,现在车圈的竞争法则已经变了。以前大家是比谁的马力大,谁的沙发软,谁的冰箱彩电多。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比谁更“颠”,谁更敢把实验室里的半成品直接扔到大街上。如果说之前友商们只是把蛋糕分了,那现在小米这种玩法,就是把做蛋糕的师傅直接绑走了,顺便把厨房也点了。大家不过了,都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车会不会自己动。而在于,当你的车真的自己动了,你是选择发视频维权,还是双手合十,对着方向盘大喊一声“雷门”?这才是检验你是不是真米粉的唯一标准。毕竟,对于真正的信徒而言,神迹是不需要解释的。它自己动了,说明它有灵性,说明雷总的生态化反已经深入到量子领域了,你应该感到荣幸。至于安全?信仰面前,谈什么安全。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