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叫停氢能项目,成本高,加氢站难找

为什么说氢能汽车注定要失败?

如果你问八年前的汽车制造商:“下一代汽车会用什么跑?”他们大概率会回答:氢。不过,这种答案如今在车圈已经堪比“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每个中国学生都能熟练背诵《水浒传》”。听上去美好,现实却格外骨感。最近,欧洲本土品牌们像赶集一样,唰唰地宣布暂停氢能汽车项目,石油巨头们也开始拆自己的加氢站。而过去,那是汽车行业热情奔涌、宣称“氢能是终极答案”的岁月——一夜回到解放前,只剩高昂的加氢成本和门可罗雀的加氢站,令人唏嘘。

欧洲车企叫停氢能项目,成本高,加氢站难找-有驾
欧洲车企叫停氢能项目,成本高,加氢站难找-有驾
欧洲车企叫停氢能项目,成本高,加氢站难找-有驾

理论上,氢能汽车简直完美:不用一滴油,排放物就是水,续航也让人满意,加氢速度更是和加油一样——这不比电动汽车插着充电枪慢吞吞地等福报舒服?如果你真的信了这些说法,那不妨买一台来试试。荷兰现有60万台纯电动汽车,氢能汽车只有630台,堪比“月球车俱乐部”。买的人少,站也建得不多,好不容易找个加氢站,价格还把你吓退。为何沦落至此?

一大症结在于,氢气是“能量搬运工”不是天然能源。造氢需要电力,而目前全球市场里的电力大头仍来自煤和燃气。如果生产过程本身不绿色,搞再多氢能车也和“环保”没关系,只是能源洗牌池里打个圈而已。大伙儿把环保套在氢气头上玩了一阵,等到大家发现背后的本质,乐观情绪便一夜蒸发。

更糟糕的是,氢气运输和储存比你想象中复杂多了:高压、高能耗,路上挥发掉三分之一都属正常。跟柴油比起来,氢气更难管,更贵,风险还大。

技术层面就更扎心了。氢能汽车比纯电动汽车复杂:除了动力电机,还要一个燃料电池。这个燃料电池其实是一座微型发电站——氢气进来,化学反应搞几圈,释放电流,排出的是水蒸气没错,但成本高、维护贵。你以为是在骑车,其实在开飞机。荷兰氢能汽车均价约7万欧,相比均价4.6万欧的纯电车,贵出一个房子的首付。

效率方面,氢能汽车也难以和纯电动汽车抗衡。如果你用电解法制造氢气,过程本身就损失20%到40%的能量。到真正驱动车辆,大约一半能量又消散在化学反应里。算下来,最终利用的能量还不到三成。反观纯电动汽车,能量利用率高达95%。在能源焦虑下,效率就是王道,这场争夺里,氢能落了一大截。

基础设施也是一块巨石。谁会买氢能车?基础设施有了没人买,没人买建了又浪费钱,这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局谁都不愿当第一个冤大头。壳牌、OMV这些石油巨头直接下场砸加氢站,一旦发现没前途,转头干脆一关了之。德国今年就要关掉22座加氢站,加州同样入冬。用户看不到未来,把钱包紧得像铁皮箱——“我不想下车后像寻宝游戏一样到处找加氢口。”

氢能汽车有没有活路?或许只有一种可能:电动车太火导致电网炸锅。如果电网容量升级太贵,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氢能还有机会溜门爬窗。但这个突破口也悬得很——万一中国控制电池原料稀土出口或技术突破卡住市场,氢能也许能趁虚而入。但目前,这更像是看衰者的心理安慰。

眼下,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航早已逼近或超过600公里,快充技术也日新月异。你刚研究完氢能车的优点,电动汽车已经悄悄把这些优势悄然吃掉。过去丰田曾疯一样推广氢能汽车,现在也归于寂静。现实告诉我们:车企在氢能上的豪赌,最终不过是一场云烟。

所以,如果你还在幻想氢能汽车能改变世界,请记住,决定技术未来的从来不是理论的完美,而是市场的冷酷算计。氢能汽车,终究敌不过纯电动汽车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完善基础设施。它不过是在时代洪流里被科技和经济双重淘汰的“绿色信念”,注定会被历史拂过,留下一地水珠和尴尬。

欧洲车企叫停氢能项目,成本高,加氢站难找-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