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紧急出手:2027年起,所有新车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原因太残酷

当一辆汽车在事故中扭曲变形,车内生命危在旦夕,而外部救援人员却因那“酷炫”的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而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黄金救援时间一秒秒流逝——这并非耸人听闻的科幻场景,而是电子隐藏式门把手在现实中可能带来的残酷结局。中保研碰撞测试数据冰冷地揭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与机械门把手98%的成功率相比,这21%的巨大落差,足以成为生与死的判决线。

工信部紧急出手:2027年起,所有新车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原因太残酷-有驾

2025年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直指要害,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并对车门把手的机械释放功能和操作空间提出了具体要求。此举不仅是对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汽车设计趋势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国家层面为筑牢汽车安全底线、提升事故救援便利性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该标准预计于2025年年内发布,并拟定于202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汽车设计将迎来一场以安全为核心的变革。

工信部紧急出手:2027年起,所有新车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原因太残酷-有驾

近年来,汽车制造商,特别是新能源车企,为追求极致的车身流线、未来科技感,以及那微乎其微的空气动力学优化以降低能耗,纷纷将全隐藏式或半隐藏式电动门把手奉为圭臬。据统计,2025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排名前100名的新能源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的搭载率已高达60%。然而,这种“美学至上”的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却暴露出令人不安的高故障率和严重安全隐患。除了前述碰撞测试中令人心惊的低弹出成功率,2024年因隐藏式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投诉同比激增132%,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无数家庭的切肤之痛。更甚者,在车辆断电、系统故障或极端严寒天气下,这些“智能”门把手可能彻底失灵,将车内乘员困于“铁棺”,外部救援人员也因无法快速开门而延误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

工信部紧急出手:2027年起,所有新车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原因太残酷-有驾

新国标的强制性要求,无疑是对这种“反人类”设计的当头棒喝。它明确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必须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外门把手,并且在任何状态下,门把手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这意味着,全隐藏式门把手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更关键的是,新标准强调,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即使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如安全气囊弹出)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严重事故,非碰撞侧车门也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实现机械开启。这不仅是对乘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对外部救援效率的根本性提升。

工信部紧急出手:2027年起,所有新车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原因太残酷-有驾

此次新规的发布,将深刻影响汽车行业的设计哲学。它迫使车企从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和“科技感”的浮华,回归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造车本质。那些曾被视为“创新”的、却牺牲了基本安全功能的设计,将面临淘汰。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戎辉的表态,无疑为这场变革定下了基调:标准将“筑牢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屏障,提升汽车产品安全水平”。有车企高层透露,新一代产品研发已提前贯彻这一尚未公开的标准,预示着汽车外观设计将迎来一场以功能性和安全性为核心的新一轮变革。这并非倒退,而是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螺旋式上升。

工信部紧急出手:2027年起,所有新车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原因太残酷-有驾

安全,是汽车工业的永恒底线,不容任何妥协。当“酷炫”与“夺命”划上等号,监管部门的介入便成为一种道德与技术的双重必然。新国标的实施,不仅是中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对全球汽车设计理念的一次深刻警示。它提醒所有制造商:真正的创新,绝不能以牺牲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消费者也应以此为鉴,在选择座驾时,将那些在紧急时刻能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的设计,置于一切浮华之上。毕竟,在生死攸关之际,一个能被迅速抓住的机械门把手,远比任何“隐身”的科技感都来得真实和可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