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长安的第四代CS55PLUS,你可能会以为这款车只是在价格上较为实惠,配置上还算丰富,但其实它的设计我觉得挺有站得住脚的。
我记得有一次和销售聊天,他笑着说:这车卖得挺好的,不光是价格吸引,配置也不错。我心里暗想:可别又是一套花架子。不过看车,发现环抱式内饰还是舒服的,实体按键也让人觉得还挺贴心。
刚刚放眼望去,估算车身长度比上一代加了个五六厘米,宽度也多了点。我猜大概在4550mm到4600mm左右(估算/体感,这个差距其实没多大,但视觉上确实显得更宽一些)。这让我想,车身变大,空间提升了不少,但同时也对制造工艺有更高要求——我不敢说有多复杂,但我知道,设计的背后调控就像拼拼乐高,整体融合还得精心。
这车的价格,官方标价9.29到10.99万,优惠的话能砍到7.89到9.69万(估算/样本少),价格优势明显,也算是小车段中的诚意之作吧。你是不是在想,配置跟价格是不是打平了?电子怀挡设计还挺现代,实体按键没有被抛弃,是个不错的平衡。
我仔细想,长安为什么还坚持用燃油车?毕竟新能源那么火,谁不想抽风都摇一摇就走,但长安明摆着在电气化上也有布局。这也挺够老油条的:燃油车的稳定性、燃料的便捷性(特别是你知道,百公里油耗我体感在5到6升左右,粗算下来大概每公里耗0.055元油费),这些都不是新能源能轻易替代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天窗面积这么大,看到雨滴在车内应该挺梦幻,但下雨路滑,自动换道和泊车辅助到底准不准?我觉得,要是这系统在魔幻频段出现差池,可能倒车就变成一场选择题。
对比起同价位的长城哈弗H6和吉利博越,我觉得,CS55PLUS的操控感觉还是挺稳的。副驾驶的零重力座椅我去年试坐过,感觉坐上去瞬间就不想起来,那种包裹感真让人放心。这也是在研发上做出来的生活惯同步——人体工程学的微调不比那些硬指标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天枢驾驶辅助系统支持在地图覆盖区域自动变道超越慢车、避让大车,甚至还支持拨杆变道。(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一直在想,要真等系统成熟到不用人工干预,那得多依赖信号和算法,可能还得再折腾几年吧。你觉得自动驾驶是不是让人心安理得了?
长安把新能源配置也都照搬到燃油车上,这点挺聪明。比如智能座舱、语音识别啥的,早就不局限于电动车了,这也让我不禁怀疑:智能化究竟是买车的刚需还是品牌标签?不过这次4万多块的价位,配置还算值这一份科技感。
说到生活细节,我想起我前段时间帮朋友看车,突然想到一点——天枢豪华型支持自动换道、避让功能,这会不会让可怕的追尾变得稍微安全点?而且厦门的阴天让我体会到:大面积天窗确实带点浪漫,但雨天、雾天用到极致的时候,安全杠杠的。
我在心算一笔账,折合下来,这车每公里百公里油费大概在3.5元到4元左右(估算/体感),用燃油成本换算,其实还挺合理的,尤其是比那些燃油车比拼油耗的时期。
有人问,价格啥时候最合适入手?我觉得这个点还得看行情,毕竟车市热,可能六个月后会更便宜,但太折腾了。如果考虑到配置跟稳定性,拿到这个价钱,凑合冻几个月也无妨。
再问一句:你觉得,燃油车会不会像老本行一样,在未来继续存在?我真不敢打包票,毕竟新能源势不可挡,但我觉得像长安这类传统大佬,短时间内还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
说到我不由得想起那辆挂了点油泥的试驾车。天窗后面的小裂缝,摸上去软软的——没细想过我们其实对车的微瑕疵比想象中更看重,甚至会反过来影响购车决策。
可你会不会觉得,这车多了点家常味?像个亲切的邻家大叔,不那么高大上,却稳稳地站住了脚。
你说,下一步我是不是该盯着它降点价再出手?还是等个新车全系大降价?总觉得,某个平凡早晨,有辆车安静地停在门口,那瞬间的安心才是真实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