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3年增程车,越用越糟心,果断出手!憋不住了必须说

三年前,我把那台增程车开回家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电车的省钱感+油车的里程自由,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当时觉得这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国民神车”。结果呢?三年用下来,我不仅没“上头”,反而天天被它“劝退”。最近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卖了,那一刻真有种“天塌了”的解脱感——不是车塌了,是我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说实话,当初买它图的就是“可油可电”,不用为充电焦虑。可现实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啪啪打脸。

先说最要命的——续航虚标,简直离谱。厂家说纯电能跑200公里,我实际开?夏天开空调,120都撑不到;冬天一开暖风,电量掉得跟自由落体似的,90公里都得捏着脚开。说好的“一周一充”呢?变成了三天两头就得找桩充电。接送孩子绕个路,第二天就得安排充电,搞得我像在伺候“电动爹”,不是我在开车,是车在指挥我。你说这叫省心?这叫自找麻烦。

再说驾驶体验。我买它图个安静舒适,结果呢?增程器一启动,整个车就像装了个小型发电机,嗡嗡嗡响个不停。 高速上油门稍微深一点,车内噪音直接飙到90分贝,啥概念?比你家洗衣机甩干还吵!堵车时更绝,电量一掉,发动机“轰”一下炸响,全车人都吓一跳,孩子直接从后座弹起来。你说这哪是开车?这叫坐“移动KTV包厢”,还带震动模式的。

最让我气得蹦起来的,是成本问题。当初信了“油电双省”的鬼话,结果呢?保养比油车贵40%!为啥?两套系统啊,电机要修,油路要保养,电池还得监测,修一次跟拆个机械钟表似的。保险也跟着涨,因为电池维修太贵,保险公司直接给我加价2000块一年。三年一过,残值直接“跌冒烟了”,腰斩都不止,二手车贩子看都不看一眼,直言:“这玩意儿太复杂,接盘的少。”

还有个坑,很多人没意识到——增程车其实挺“娇气”。厂家为了控制成本,电池都不大,经常深度充放电,三年下来电池健康度肉眼可见地下滑。有修车师傅私下跟我说:“这车电池五年掉到60%太正常了。”更离谱的是,亏电状态下跑高速,油耗居然比同级别油车还高! 为啥?油先烧成电,电再驱动轮子,中间损耗30%的能量,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嘛?人家油车直接烧油驱动,效率反而更高。而且你还得加95号“精粮”,不然发电时高压负荷扛不住,油车喝92#粗粮就能跑,咱这“电动爹”非得伺候着。

开了3年增程车,越用越糟心,果断出手!憋不住了必须说-有驾

那你说,现在还有人适合买增程车吗?我觉得这三类人真得慎重:

第一,没私桩的通勤族。你在外面充电,排队一小时,电费还贵三倍,省下的油钱全填进去了,不如直接买个油车省心。

第二,精打细算党。你以为省油就省钱?电池折旧、保费上涨、保养贵,这些隐性成本加起来,可能比你省的油钱还多。

第三,追求静谧性的朋友。发动机随时介入,那种突如其来的噪音和震动,真的会逼疯你。

现在回头看看,增程车更像是充电桩不普及时代的“过渡产品”。那时候大家怕续航焦虑,车企就搞出这么个“折中方案”。可现在呢?快充技术突飞猛进,800V平台、5分钟充200公里都快成标配了,纯电车的补能焦虑早就缓解了大半。你再回头看增程车这套“油发电、电驱动”的逻辑,是不是有点“老咕噜棒子”了?

拿它跟现在主流的纯电车和插混车比比,劣势就更明显了。

比如比亚迪的插电混动,人家是油电直驱,高速时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效率高,油耗低,还不用频繁充电。而增程车全程靠电机驱动,高速能耗反而更高,你说气不气?

开了3年增程车,越用越糟心,果断出手!憋不住了必须说-有驾

再看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纯电车,虽然续航焦虑曾经是个问题,但现在超充站遍地开花,补能速度飞快,电池管理也成熟,长期使用成本反而更低,残值也稳得多。相比之下,增程车的“技术妥协”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所以现在问我,还会不会买增程车?答案是:打死也不碰了。

它曾经让我觉得“真香”,结果三年用下来,全是“真坑”。它不是“神车”,更像是一台需要精心伺候的“电车祖宗”。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买增程车,我只想说:时代变了,别再为过去的解决方案买单。

现在的选择太多了,纯电支棱起来了,插混也顶呱呱,干嘛非要选个“油电双修”还处处受限的中间派?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增程车都不行,毕竟像理想、问界这些品牌也靠它打出了名气,成了“车界网红”。但网红能红多久?关键还得看真实体验。

开了3年增程车,越用越糟心,果断出手!憋不住了必须说-有驾

这样的车子,你还爱吗?你会考虑买一台增程车吗?如果让你在纯电、插混、增程之间选一个,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