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主花费73万从奔驰GLE换到问界M9后的180天:这个决定改变了我对豪华车的全部认知
那天晚上11点,我坐在问界M9的后排,看着32英寸的激光投影播放着《沙丘》。画面清晰得像在IMAX影院,而我其实是在朝阳区一个地下车库里。旁边的奔驰车主探头过来,表情有些复杂。6个月前,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36个传感器带来的安全感
地库出入口那个90度急弯,我之前每次都得小心翼翼。现在M9自己就能处理,激光雷达扫描,毫米波雷达确认,连我都看不见的死角它都能识别。华为ADS 4.0这套系统,感知硬件数量是奔驰的三倍多。
前两周在京承高速遇到大雾,能见度不到50米。我正准备靠边等等,系统突然自动刹车。原来前面有辆大货车急停,我肉眼完全看不到。那一刻我确实有点后怕,换做以前的GLE,可能就追尾了。
跨楼层泊车这个功能听起来玄乎,实际体验下来确实方便。从B3开到地面,还要通过ETC闸机,整个过程我就是个乘客。朋友说这是L4级别的体验,我不太懂技术参数,但确实比传统的L2强太多。
1474公里续航的底气
最开始我对增程技术有偏见,觉得不如纯电干净。用了几个月才发现,增程5.0其实挺聪明。市区堵车时纯电模式,静得像图书馆。上了高速,增程器悄无声息地介入,44.8%的热效率比很多燃油车都高。
国庆期间开车回老家,单程800多公里,全程只加了一次油。WLTC油耗6.5L,比我之前的GLE省了一半。关键是没有续航焦虑,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纯电续航290公里,基本覆盖了我在北京的日常通勤。充电桩也越来越多,公司楼下就有超充站。算下来,每个月的用车成本比原来降了不少。
十屏交互的日常体验
刚开始觉得这么多屏幕有些花哨,用习惯了才发现每个都有用处。星闪车钥匙的精度确实比蓝牙强,隔着30米都能定位到车。隐私车窗可以调节透明度,谈生意的时候特别实用。
零重力座椅的按摩功能,堵车时开启很舒服。后排那个可拆卸的控制屏,孩子用来看动画片,我偶尔处理邮件。整个座舱的智能化程度,确实超出了传统豪华车的范畴。
金瑞红这个配色当初选的时候还有些犹豫,现在看来很有辨识度。21英寸的星耀轮毂配上电动踏板,整体感觉比较协调。停车场里还是挺吸引眼球的。
50万级市场的新标杆
数据层面的表现比较有说服力。M9连续11个月在50万以上市场销量第一,8月份单月交付过万辆。保值率在纯电车型中排第一,这点对于购车决策还是很重要的。
身边几个朋友也在考虑换车,有的从宝马X5换到了M8,有的从奥迪Q7换到了新M7。大家的反馈基本都是正面的,尤其是智驾功能,用过就回不去了。
当然也有人质疑华为造车的持续性,这个担心能理解。但从目前的技术投入和市场反响来看,华为似乎是下了决心要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的。
73万的选择是否值得
算上置换费用和选装配置,总共花了73万。相比同级别的奔驰GLE或者宝马X5,价格差不多,但体验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问界新M5 Ultra还有3.7万元的综合优惠,包括ADS功能包补贴和各种选配权益。对比小米刚发布的YU7,硬件配置相近,但实际体验问界要成熟不少。
这半年来用车感受,最大的变化或许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前开车就是开车,现在更像是换了个移动办公室。长途旅行时,后排可以开会,可以娱乐,甚至可以休息。
买奔驰的时候更多是为了品牌和面子,选择问界更多是为了实用和体验。时代在变,消费观念也在变。73万买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像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一次投资。
当然,这个选择适不适合每个人,还得看个人需求。但至少对我来说,这180天的体验超出了预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