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达73.2万辆同比下降4%,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显现转型趋势

这是个非常微妙的节奏,汽车市场的起伏总是牵动着行业的神经。刚翻开我的日历,看到9月1-14日的销量数字,心里就泛起了涟漪——全国乘用车零售73.2万辆。这个数字,听着像个小目标,但其实里面暗藏的故事不少。

我那天在车行转悠,碰到一个年轻销售,他说:今年(这段先按下不表)感觉比去年更难卖。我指了指我手里那台刚收工的车:你看,销量下降4%,但咱们还有新能源逆势而上。他说:这新能源还能撑多久?等着降价怎么办?我笑了笑,心里暗想,这问题其实我也问过自己。

这次数据出来,确实是个微妙的平衡。零售总数变少了点,但新能源市场的增长,让我觉得行业已经悄悄在转型。

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达73.2万辆同比下降4%,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显现转型趋势-有驾

估算一下,现在大家买车,除了看价格,还会考虑税费、用车成本啥的。我自己的测试:一台普通燃油车,油耗大概每百公里8升,现阶段在7元/升,油耗成本大概每公里0.56元;加点维护,一个月百公里跑,油钱1.2百元左右。新能源?电价平均按0.6元/度,充满电可以跑150公里,无线充或者快充几十块钱,电费差不多0.4元/公里。比起油车,省了点油费,但电池寿命、充电绯闻之外的小麻烦,总让我觉得还未到完全替代的时刻。

谈到这,我突然想到,很多人在买车时关注点,其实只在价格和配置。车厂推出新款,花大力气优化配置,但真正打动我的是那种用起来舒服的感觉。

有个经验:我曾翻过朋友的相册,看到他最新买的电动车,侧面拍得很美。但细看车内,按键设计繁琐,比我那台二手燃油车还老派几分。你试想,科技再先进,操控体验如果都变成操作繁琐或者手感不佳,也是白搭。很多厂商创新,搞那些花哨的配置,但忽略了用户最本能的感觉——开起来顺不顺手。

你会不会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讨论车,太多在意高科技,忽略了是否顺应生活?这点,供应链就像买菜,每次的原料优劣直接决定了菜肴最终味道。像一些零配件,标准化程度没那么高,质量波动大,心想:这批供应商到底怎么选的?是不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坑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某个锂电池供应商居然用的,可能是第三线的材料(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一直在想,车企也是个挑食家,供应链上的每一环都关系到最终体验。像我那台车,没有特别出众,但耐用(估算:三年内故障率低于3%),我觉得还是跟供应链严控有关系。毕竟,和供应商谈判就像在菜市场砍价,得懂得找信得过的货源,不能图贱买到次品。

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达73.2万辆同比下降4%,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显现转型趋势-有驾

说到这,想问:你们觉得,咱们买车,越来越像在看原料?碎花奶油般的配置堆积,最后凑出个感觉不错。真正能影响开车乐趣的,还在于车的底子——底盘调校、动力平衡。

我还挺喜欢那种直白设计的车:座椅舒服,踩油门顺畅,转向反馈到位。反倒一些高大上的配置反而成了累赘。我那朋友买了个电动SUV,为了科技感,装了啥不搭调的屏幕,自以为高端,结果操作还不如以前那台简单的车。

(这段先按下不表)提到这,我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新能源市场那么火,但他们真的理解用户用车惯吗?还是说,赶个潮流,把配置堆到天花板,看起来很炫酷?车子用起来还是要顺手,那个点上我有点迷。

你有没有想过,像我这种行业老兵,其实每天最在意的,是车子是否让我用起来轻松。这个轻松其实比花哨配置重要多了。毕竟,驾驶感受,没人敢说谁能捧到明天,但谁养车便宜,谁用得舒坦,这东西就真可能长久。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件事:刚买车时,试驾那次,销售说:你看这车,动力很不错。实际上,我心里暗骂,动力好坏怎么能只凭试驾就断定?现在部分车子,都是经过软件调校才达到目的。类似调酒师调酒,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金量高得很。

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达73.2万辆同比下降4%,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显现转型趋势-有驾

我偶尔会琢磨,这行业的核心秘密是不是也变成了软件调优?毕竟硬件都大同小异,差别就是那点调校。而这个调校,实际上就像厨师根据食材不同炒菜,调出不同味道。只现在很多车厂更喜欢花哨的调料——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

这也让我想:车厂真的注意到我们平常用车的注意点吗?还是只是追求技术指标的漂亮数据?

哦,差点忘了问:你们觉得新能源渗透率到59.8%,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传统燃油车会逐渐退出舞台?还是说,二者会共存一段时间?我个人猜测,这个比例还会继续拉大,半路出现逆转那种情况,不知道会不会发生。

临场的小计算:我心算了一下,按照每天跑50公里,油车一月(30天)油费差不多要90块,新能源几乎只有新能源电费。真是用车成本差不多能拉开一芯片的差距(这段先按下不表),但电池的折旧、换新还没算进去,如果用6年,那电池的维护成本也不是个过眼云烟。

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达73.2万辆同比下降4%,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显现转型趋势-有驾

之前听销售说:年轻人买车,想的更多是‘智能’和‘颜值’。我其实觉得,颜值倒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能不能开得顺心。你说,开车就像陪伴一段旅程,车要是不舒服,谁还愿意长久陪伴?就算那车到底多聪明,也比不上你我都能用得顺畅的感觉。

(这段想不通:是不是有时候,车厂设计的深度,其实比外表还重要?)可惜我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以后有时间再说。

能真正留在我脑海里的,反倒是那次去修理厂,技师拉开引擎盖:这个老伙计,基本都一样,但‘调校’不同,感觉就不一样。我心想:别告诉我,调校就是调味料?这玩意,真和咱们做菜一样,都看师傅手艺。

这,究竟是技术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差别?我归结似乎用车体验太个人化,不是单纯看参数能讲清楚。

所谓好车,其实还在于能信得过的驾驶感受。这个,像是米饭和菜的比例,缺一不可。你觉得呢?是不是,有时候,车子最重要的,还是感觉对——不背负压力,不觉得麻烦?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科技所在。

9月1-14日全国乘用车零售达73.2万辆同比下降4%,新能源市场逆势增长显现转型趋势-有驾

最终,回到我那个疑问:我们追求的未来到底是个啥?那种能陪我们一路走来的实在感会不会被那些炫光的配置掩盖了?反正,我还能摸到那个座椅的柔软和方向盘的温度。这点,似乎永远都不会变。

你又会不会突然觉得,用车的乐趣其实早就在那些细节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